中国青年网

评论

热点 >> 正文

青春华章|中青网评:青春作笔,让梦想在祖国大地上开出绚烂之花

发稿时间:2025-10-23 14:28:00 作者:陆玄同 来源: 中国青年网

  10月12日晚,2025年“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在河海大学举行。于广大青年而言,这是一场思想的洗礼,也是一次青春与时代的深情对话。从红旗渠总干渠通水60周年的情景再现,到江都水利枢纽一线工作者的护水故事;从奥运冠军张雨霏的拼搏身影,到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的创业足迹......一个个真实而滚烫的故事,勾勒出新时代青年追梦、圆梦的壮阔图景。

  青春何以闪光?答案不在远方,而在脚下。正如河海大学校长郑金海所讲述的那样,“哪里有水,哪里就有河海人。”这一句朴素话语背后,是百余年来无数学子奔赴山河湖海、投身治水实践的坚定背影。他们中有参与南水北调工程设计的张建云院士,有主持三峡工程关键技术攻关的钮新强院士,也有奋战在港珠澳大桥建设一线的顾明工程师。这些名字,不只是荣誉榜上的光点,更是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生动注脚。毕竟,真正的梦想,从来不是悬浮于空中的楼阁,而是扎根大地的根系,唯有向下扎根的韧性和毅力,才有汲取力量、向上生长的能量。

  青年主动拥抱历史,就是在奋力搭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值此抗战胜利80周年,九三阅兵战旗方队擎旗手王宸一、参阅代表严鹏飞及艺术工作者再现“刘老庄连”的英雄事迹,让青年学子们得以在高扬战旗下,感悟这山河无恙,是何等的幸福。而演员刘昊然结合《南京照相馆》与九三文艺晚会参演经历,鼓舞年轻人以平凡之姿坚守,在奋斗中成就自我。

  自2021年至今,“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五届,已成为青年与时代对话的约定。从北大校园内宋玺的从军日记,到川大校旗下广大青年学子科技报国的誓言;从党的二十大代表与青年学子对话,到南开用AI让两任校长同框重提“爱国三问”,每一次讲述都是一次自我叩问。身处新时代,我们把个人理想汇入时代长河,便为青春积蓄了向前奔涌的力量。我们看到,在井冈山的红色热土上,在雄安新区建设的最前沿,在西部支教课堂的笑容里,在航天发射现场的专注与从容中,一代代青年脚踏实地、勇毅前行。

  今天的中国青年,既怀抱星辰大海的梦想,也不惧田间地头的跋涉。他们在科技前沿攻坚“卡脖子”难题,在乡村振兴一线助力产业腾飞,在生态保护中守护绿水青山,在文化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国每年有数十万高校毕业生奔赴西部基层就业,超百万青年志愿者活跃在社区服务、应急救援、国际援助等各个领域。千千万万个这样的选择,共同写就了一份关于青春梦想的厚重答卷。

  青春何以为青春?是在时代的召唤前不退却,是在祖国的需要时站出来,是在理想的指引下持续前行。从治水兴邦到航天探月,从红色记忆到绿色未来,一代代青年接续奋斗,把个体命运融入国家命运,才成就了今日中国的气象万千。

  青年者,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但青春的价值,终究要放在时代天平上去衡量。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主动选择到国家建设的一线去,他们接过时代的接力棒,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汗水洒在科技创新前沿,把情怀融进万家灯火之中。让自己的生命如长江奔流,不歇不止,浩荡向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相信,只要心中有梦、眼中有光、脚下有路,每一个青年都能在祖国大地上写下属于自己也属于时代的华章。仰望星空,亦深耕大地;敢想敢为,善作善成,就是青春最美的模样。以梦想为舟,以奋斗作桨,让青春梦想在民族复兴的春天里,绽放出最绚丽的光彩。(陆玄同)

责任编辑:梁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