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童益益被母亲虐伤后,寄养在儿童希望基金会(简称儿希会),去年底,益益在这里去世。前日,一张益益遗体被开胸取出脏器的照片被传上微博后,不少网友怀疑公益组织“倒卖器官”。对此,昨日,儿童希望基金会回应称,益益系因病身亡,“开胸取脏器照”为正常尸检时拍摄的照片。(1月31日新京报)
面对这张“血淋淋”的照片,如果没有一个专门的说明和解释,仅仅让网民知道这是来自于儿希会,让网民产生“公益组织贩卖人体器官”的猜想就有一定的必然性。所幸,在网民间形成这样一种“误会”,并在网络疯传之际,儿希会方面能及时主动出来“辟谣”,并以事实和证据打消网民置疑,确认上述“开胸照”不过是患儿死亡之后的正常尸检。如此一来,“谣言”得以澄清,结果让人欣慰。但在笔者看来,这样一个引起舆论广泛关注的女童“开胸照”事件不应仅止于澄清。
儿希会方面应多些反思。出现上述“公益组织贩卖人体器官”谣传,一定程度上与公众知情权保障不到位,公益组织运行和日常工作透明度不高有关。其实,如果网民们能更多的知悉类似的公益机构的运营和运作过程,包括日常如何对养护的失亲儿童的看护照顾过程,知道公益性组织更多的规章及制度,以及将所抚养儿童的基本情况等等信息,多一些细节性的披露,是有可能避免“误会”发生的。“谣言止于智者”,但网民获得清醒判断的依据和来源,恐怕还真离不开公益性组织习惯性的信息披露、公开以及主动坦诚地和网民交流沟通。
这一事件虽然结果让网民回归了常识认知,但相关公益组织在日常看护和照顾儿童的过程中,其工作也未必没有可挑剔之处。还以这位女童益益为例,不排除这名女童有着比较特殊的际遇和身体状态,但在照顾这名饱受母亲虐待、颅脑损伤,眼睛几近失明的女童之时,儿希会更多的时候表现的比较“单打独斗”。在报道中提到,去年夏天,儿童希望之家要搬家。一群“太太团”的志愿者帮忙带孩子们去村里散步。其他的孩子都有志愿者“认领”,只有益益,一个人默默地被在“家”里工作的阿姨牵着手,低头走在最后。益益没有“认领”并不是益益不值得人们关爱和“认领”,而是儿希会方面没有充分发挥和调动社会公众的爱心与参与。如果早一些时间,早一些敞开心胸式的呼唤社会爱心参与,上述“悲剧”未必不能避免。
某种意义上,网民对于“开胸照”被误会,其实表达的是对这类儿童能不能较好得到照顾的忧虑,更表达的是对社会公益机构、福利机构的一种鞭策与期待。女童“开胸照”误会得到“澄清”之后,不仅公益机构应予以反思,社会和社会公众同样应多些反思,在如何关爱儿童方面,还有太多太多的不足应尽快完善,如孤儿们的医疗保障、日常看护、教育、心理健康、人格培养,以及家庭领养制度的完善,都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让社会更多些爱心,让这些孤单的没有家庭关爱的儿童们,更幸福健康的成长,是社会和全体公众的责任。(文/毕晓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