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常务会议6月29日原则通过《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交通大动脉建设支撑经济社会升级发展。会议要求,遵循铁路发展规律,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扩大铁路基础设施网络,构建与公路、水路、航空等有机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增加有效供给,提升运输服务保障能力。
我国铁路密度低于发达国家,路网布局不完善,尤其是中西部铁路发展不足。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但铁路里程尚不到美国的三分之一,中国未来的铁路发展还有很大空间。公开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铁路投资规模一直处于高位。2014年铁路建设完成投资8088亿元,创2010年后新高;2015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更是达到8238亿元。
而铁路规划是统率铁路投资的方向性蓝图。早在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曾讨论通过《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这也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行业规划。2008年10月,国家发改委批准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此次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具有四大鲜明特点。
首先是网络化贯通,以沿海、京沪等“八纵”通道和陆桥、沿江等“八横”通道为主干,城际铁路为补充的高速铁路网,实现相邻大中城市间1—4小时交通圈、城市群内0.5—2小时交通圈。在高铁之外,通过补齐城际铁路这一“短板”,让高铁成网,相互贯通,提升其高速效应。同时完善普速铁路网,扩大中西部路网覆盖,优化东部网络布局,形成区际快捷大能力通道,加快建设脱贫攻坚和国土开发铁路。打通普速干线通道瓶颈、卡脖子路段,实现铁路交通基本覆盖县级以上行政区。
其次是融合化便捷,将铁路站点与公路客运站点、城市公交站点融为一体,三足鼎立并互联互通,让旅客出行更方便。旅客早晨在广州吃早茶,中午在武汉吃热干面,晚上在北京吃烤鸭的愿望可梦想成真。按照“零距离”换乘要求,同站规划建设以铁路客站为中心、衔接其他交通方式的综合交通体,扩大集装箱中心站、末端配送等货物集散服务网络,形成配套便捷、站城融合的现代化交通枢纽。
再次是产业化辐射,铁路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交通发展的同时将带动区域产业优化调整。如全球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京广高铁贯通后,高铁辐射效应十分明显,助推沿线6省28个城市间人员、信息、经济等要素快速发展。此次通过的规划要求,培育壮大高铁经济新业态,促进沿线区域交流合作和资源优化配置,加速产业梯度转移,带动制造业和整个经济转型升级,必将进一步增强铁路产业辐射,更有利于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带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还有是多元化投资,鼓励民间资本投资铁路。铁路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必须深化投融资、价格等改革,提高中央资金对中西部铁路建设投入比重,培育多元投资主体,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支持地方政府和广泛吸引包括民间投资、外资等在内的社会资本参与铁路投资建设。铁路总公司要推进自身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盘活现有资产,用市场化方式多渠道融资,在铁路建设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目前按照传统模式发展铁路已难以为继,需要有市场的力量,引入社会资本,提高铁路的效率效益,进一步推动铁路建设。这也是吸引民间资本进场的又一次召唤。
建设铁路网这一国民经济大动脉,既稳增长、更调结构,既增加有效投资、更扩大消费,是一举多得的利当前、惠长远重大举措。
不过,既然是中长期规划,就要把眼光放远一点,不能急功近利,一哄而上,用过头力,防止过度超前投资,形成新的投资泡沫。要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按规划分步实施。(蔡恩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