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习近平把脉福州改革

发稿时间:2016-06-17 14:03: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1991年3月18日,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召开福州市经济体制改革研讨会,会议原则通过《关于加强对改革的领导,加大改革份量的若干意见》。这对当时福州改革开放有何影响?对今天又有何借鉴?

  改革动力。习近平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致力于改革开放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不仅突破了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僵化的经济体制,而且某些单项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具有明显的福州特色。改革成为福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1980年国务院批准福州实行对外开放。1984年台商黄益建在福州设立大陆第一家台商独资企业“闽台行”。1985年国务院批复的《福州市进一步对外开放方案》,同意“有步骤地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1988年国务院批准福州市所辖八县为经济开放区、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免税市场开放。这些“走在前列”的改革促进福州走上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为发展提供动力。

  改革试点。习近平强调:“福州是沿海开放城市,综合改革城市、金融体制改革城市和土地批租改革试点城市。我们要大胆实践、不断探索、把改革开放的步伐迈的大一些,更扎实些,在全省起‘带头’、‘带动’作用。”福州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自从1984年被列为全国对外开放、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后,灵活运用“特殊政策、灵活措施”,以土地成片开发为突破口,大力吸引外资、台资,鼓励发展生产型、技术先进型和出口创汇项目,福州开放从试点逐步走向深入。

  改革目标。习近平指出:“八五期间,我市经济改革目标是:抓好一个重点、建立三个中心、实施五项改革,即继续以增强全民所有制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为重点;建立商贸金融、科技信息和闽台经贸交流中心;实施流通体制、金融体制、社会保险制度、住房制度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是年习近平推进工商企业第二轮经济承包、调整产品和企业组织结构、组建企业集团、开展股份制试点、深化企业社会保险制度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劳动分配改革和住房制度等14项改革,推进以搞好国有企业为重点的经济改革。没有这些目标的设立和实现,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改革深化。

  改革经济体制。习近平认为:“总之,我们要进行一系列配套改革和综合改革,争取走在全省、全国前列,以适应福州市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需要。”在改革开放以前,福州的工业经济类型只有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两种,外向型经济几乎一片空白。直到1990年12月24日,邓小平说到“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才完成历史使命,回归“市场经济”之门。习近平吃透经济政策、理论,熟练运用经济规律为发展服务,展现了改革家的风采。

  改革方针。习近平表示:“今年改革总的按照‘改革、发展、稳定’的方针进行,侧重在于搞好配套改革。具体的说,我们要抓好6项工作:改善企业经营机制、深化农村改革、推广两个保险制度、进行住房制度改革的调研、方案研讨和试点、进行金融体制和投资体制的改革试点,在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推行以‘敞开经营、搞活市场’为主要内容的各种形式的改革试点。”灵活采用“官办、民办、侨办、联办”等各种模式,以筑巢引凤、引凤筑巢、借巢引凤等多种形式,沿闽江、沿交通干线有计划地先后开发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融侨工业区、台商投资区、保税区、高科技园区、元洪投资区及10多个的外商投资区。所以以港资、台资、侨资为主体的资金大量涌入福州,大批“三资”企业相继建成,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这些措施落实清晰地展现了习近平号准福州发展需求,引领时代潮流,施展改革宏图的魅力。(学习大军)

责任编辑:李晓伟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