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人社部社保中心副主任黄华波就加快医保全国联网的话题进行网上访谈时透露,最快在本月,人社部将启动开发对应的“金保二期”项目系统即医保全国联网系统。同时他披露,参加“新农合”的农村居民也有望享受到异地就医联网结算的“福利”。(6月1日 《京华时报》)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医保全国联网是个困扰了老百姓多年的老问题,也深受中央政府的重视。实行医保全国联网不仅是一个公民看病方便的问题,更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家庭幸福、公民幸福综合指数提升的大问题。如今医保全国联网系统即将启动,惠民政策开始“倒计时”, 老百姓自然为之欣喜,这是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的最好体现。
然而,盼医保全国联网“马上到来”,惠民政策不打折扣的立马让老百姓享受,这是不现实的,推进改革的过程绝非一蹴而就,其中还将面临各地信息存在壁垒、医保报销标准不同、如何控费等众多挑战。
长期以来,国内医疗保障实行的是属地管理,应该说,这种管理模式,有其历史客观性。一方面,各地医保系统不一,报销目录也不同,存在对接障碍;另一方面,在中国信用机制与医保普及率还不完善的情况下,骗保、冒用他人的医保时有发生,医保机构很难对外地的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进行监督管理。
如今医保全国联网已定下时间表,医疗体制改革已进行到关键一步,但联网之后如何真正做到惠民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当前我国医疗资源配置还很不平衡,分级诊疗模式尚未建立,医保基金支撑能力也比较有限。全国医保联网后想要解决异地就医问题更不可能一步到位、一蹴而就。另一方面医保全国联网后,有利于老年人跟随子女,农民工随工作流动,这种趋势,更多的是从农村流向城市,从三四线城市流向一二线城市。但是,一二线城市会愿意为这些人开绿灯吗?相应的报销制度能否让一二线城市真正乐意“敞开怀抱”还有待考量。
此外,大城市的医疗资源丰富,医疗水平更高,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医保全国联网后,一旦大城市的医疗资源供小于求,本地户籍人员会不会享受的福利被“大打折扣”,偏远地区也随之出现供大于求的另一种极端。如此,“被逼无奈”的大城市是否会进一步派生出非医保的门槛,比如,子女的房产证,子女的工作证明,子女的缴税证明等。
这些存在的问题隐患,足以说明医保全国联网之后,惠民“仍然在路上”。医疗体制改革仍需“爬坡过坎”、“啃硬骨头”。公众在热切期盼改革福利到来的同时,更要多一些理性,多一些耐心,公众的支持是改革成功落地最佳的“催化剂”。(李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