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几乎每天都能在《新闻联播》里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身影,忙碌的他不为别的,只为使命,只为人民幸福。所以,关乎百姓的每一件事,他都亲力亲为,千叮万嘱。这不,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4月18日的中央深改组会议上,习近平才刚刚提过,不到一个月,这件事儿再上议程,且强调:不能等待!
5月16日上午,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他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综合研判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决策,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重点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不能因为包袱重而等待、困难多而不作为、有风险而躲避、有阵痛而不前,要树立必胜信念,坚定不移把这项工作向前推进。会上,习近平就各地区各部门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采取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表示肯定,同时,也指出了各地区各部门在政策措施、具体实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接着,习近平给出了详尽解答,学习大军这就带您去看看。
顺着潮流,一涌而下,不能等。“要深刻理解时代背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有周期性、总量性问题,但结构性问题最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识时务者为俊杰。习近平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形势所需。近年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全世界都在关心这个“火车头”的问题。一些人认为,这是经济发展中周期性问题的体现,只要采取适当的财税、金融政策,经济就会上行。然而,2015年央行多次连续降息、降准,发改委新批基建项目规模超过2万亿,意欲刺激信贷,推动投资,可事与愿违,这一举措并未奏效,我国投资依然不振。而另一方面,在国内消费增速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海外疯狂代购、国外旅游却成为生活常态,据测算,2014年我国居民出境旅行支出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可见,虽然我们存在经济周期性、总量性问题,但其关键在于供需错配:低端产品过剩,中高端产品供应不足,百姓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再等待。
按照要求,一鼓作气,立马动。“要准确把握基本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供给质量满足需要,使供给能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主攻方向是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当前重点是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本质属性是深化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价格、财税、金融、社保等领域基础性改革。”“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无论改什么,怎么改,为的都是“伺候”好老百姓。之所以强调从供给侧出发,原因正如习近平在今年1月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所举例子:“我国一些有大量购买力支撑的消费需求在国内得不到有效供给,消费者将大把钞票花费在出境购物、‘海淘’购物上,购买的商品已从珠宝首饰、名包名表、名牌服饰、化妆品等奢侈品向电饭煲、马桶盖、奶粉、奶瓶等普通日用品延伸。”在老百姓购买力普遍提高的同时,我国产品质量和服务依然停留在过去的“满足基本需求”,久而久之,老百姓就产生了“东西还是国外的好”的消费观念,大把的钞票也随之流失。因此,当务之急,从生产端入手,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是关键,尤其是“三去一降一补”这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此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属性为深化改革。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消灭或重组“僵尸企业”,降低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环节;转变政府职能,凡事都从人民需求出发,提高服务质量,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前提;深化价格、财税、金融、社保等基础性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须之举。理清了思路,事不宜迟,迟则有变,各级各部门应该立马动起来!
握紧“双手”,一齐上阵,及时勇。“要发挥好市场和政府作用,一方面遵循市场规律,善于用市场机制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政府要勇于承担责任,各部门各级地方政府都要勇于担当,干好自己该干的事。”每一次经济改革都需要“市场有用,政府有为”。首先,要有效地发挥市场这只“手”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也是过去行政干预过多导致资源配置扭曲带给我们的教训。当然,在关键时候,政府要以敏锐的眼光采取适度的宏观调控手段,使市场经济不偏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党中央既已下定决心,要走好这条改革之路,作为具体实践者,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就应该敢打敢拼,往前冲,而不是畏首畏尾,怕承担风险。这也是习近平会上所说“不能因为包袱重而等待”,产业结构、区域结构、投入结构、分配结构等等,需要一一解决。然而,包袱重,更是不能等。当断不断,反受其乱。问题悬而未决,后患无穷。因此,习近平鼓励领导干部,“要树立必胜信念,坚定不移把这项工作向前推进。”
抓住要害,一点破冰,迅速攻。“要突破重点难点,坚持重点论,集中攻关,以点带面。”擒贼擒王,蛇打七寸。任何事情,只要攻下重难点,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专家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大重难点在于国企。多年来,国企在利润下降的情况下,其财务费用却在不断增长。据财政部发布数据显示,2015年1-10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总额18806.6亿元,同比下降9.8%。其中,中央企业13530.7亿元,同比下降11.3%;地方国有企业5275.9亿元,同比下降6%。而煤炭、钢铁、有色等行业,继续处于亏损状态。煤炭行业亏损面超过了80%,钢铁行业亏损面也达到了47.5%,煤炭价格跌成了白菜价,大中型钢铁企业的主营业务亏损则高达720亿元。因此,必须将这些无用的“僵尸”企业给“挤出去”:通过破除机制体制障碍,使得没有盈利能力的企业能够从市场退出。而这一“挤”造成的后果就是国民经济要经历“阵痛”期,不过官方也表示,已做好准备,承受阵痛压力。因此,各地区各部门“不能因为有阵痛而不前”。当然,除了国企,改革的重难点还包括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解决好政府简政放权导致的监管不力问题等“大头”。
关注细节,一人一责,马上干。“要把工作做细做实,有针对性制定政策、解疑释惑;具体工作要从实际出发,盯住看,有人管,马上干。”事在人为。改革具体要落实到“人”,目标才能得以实现,“不能因为困难多而不作为”。各地各部门要增强责任感,针对各地区重难点问题,对症下药,制定具体的政策。事无巨细,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有工作方案和时间表。相关部门要盯着看,监管部门要管到位,工作部门要马上就办,提高效率,完成目标。
平衡关系,一力置之,即刻行。“要平衡好各方面关系,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注意减少风险隐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处理好多重关系。首先,是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在侧重于供给时,要注重需求端不能少,比如注重创新,发展新兴产业,产生新的需求,这也是推动市场消费的一种方式。再有,去产能和稳增长、保就业之间的关系。去产能意味着合并、重组企业,意味着削减人力,这就需要调控疏导,基本保证就业。还有,去产能并非“不生产”,而是减少生产无效需求,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加产品服务质量,生产出更多符合百姓口味的产品。当然,要处理的关系还包括上文所说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人口增长数量和人力资本投资相配合的关系、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关系、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业经营体系创新的关系等等。同时,是改革,就有风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是如此,如:信贷风险、金融风险、就业风险等,但“不能因为有风险而躲避”,而是应该克服障碍,做好预案,划好底线,尽量降低风险。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因时而变,这也是习近平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他强调这场改革不能等待,那,我们赶紧动起来吧!(学习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