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动中央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以促改革调结构增强企业竞争力。会议认为,长期以来,中央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立足以改革促发展,坚持企业主体,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促进央企“瘦身健体”、提质增效。
央企臃肿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管理和法人层级多、子企业数量庞大等问题突出,导致主业不强、冗员多、效率低,因而饱受诟病。
央企的成本主要消耗在三个方面,一是管理层级太多,一个大型央企有许多子公司,子公司下面又有许多分支,法人结构形成祖孙三代甚至四世同堂,每一个法人都需要一大摊子机构支撑门面,徒增许多开支。再者,目前央企行政化色彩浓厚,内部决策效率低,沟通协调成本高,一项市场决策转圈子扯皮,待到形成一致的决策意见,时机早已错过。还有一个弊端,就是央企的高福利历来是社会各界特别羡慕的,员工工资不高,实际收入却很高,还有各种贵族式在职培训,相比于人才市场普遍行情,央企花在人力资源上的钱像流水一样。
有鉴于此,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四条政策性措施,力促央企瘦身健体,提质增效。
首当其冲的是结构调整与重组,要围绕和突出主业,着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眼下一些央企“不务正业”,乱铺摊子,乱上项目,甚至把钱投到房地产和股市上。虽家大业大但主业不强,没有核心竞争力,只是靠垄断过日子,经受不了市场大潮的冲击。通过结构调整与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如今明两年压减央企10%左右钢铁和煤炭现有产能。有序转让退出非主业资产,控制连续亏损、从事非主营业务等企业的员工总量,严格定岗定编定员,精简管理部门和人员,加快构建更加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机制,是做强主业的必由之路。而激励民间资本提振投资信心,有序积极稳妥引入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和支持央企结构调整与重组,也是当务之急。
再就是以创新促健体,发展新经济。眼下央企大多占据传统能源和制造行业,要引入创新机制,融入以互联网为推手的新经济很有必要。要结合“互联网+”行动和大数据发展战略,不断提高产业先进水平和产品竞争力。央企资金实力雄厚、人才密集,完全有可能自主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和专业化众创空间,加强共性关键技术攻关,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力度,扎实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工作,在提升国家创新能力中走在前列。这其中,央企负责人的使命感特别重要,现在一些央企负责人市场意识淡薄,创新理念肤浅,守着旧摊子,靠垄断政策吃饭,企业缺乏生机和活力,更无创新可言。要选拔那些富有企业家精神的改革者为央企掌门人,并加快央企职能去行政化,让市场配置资源的意识扎根,让创新驱动企业活力的理念厚植,力促央企在发展新经济中建功立业,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顶梁柱。
还有要压缩管理层级,力争在3年内使多数央企管理层级由目前的5—9层减至3—4层以下、法人单位减少20%左右。按照扁平化设计管理架构,建立一种紧凑、干练的组织结构,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理论。而目前央企庞大的金字塔式的管理架构特别是底角越来越大,塔身越来越高,难以接地气去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有人形容,多级制的央企就像个笨熊,浑身是膘一身的赘肉,转个身都费劲,又怎能参与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压减管理层级,要靠各个子公司的合并来完成,目前较好的方式就是合并,或将功能重复的子公司精减取消。但央企管理机构林立,廊腰缦回,各抱地势,又盘根错节,在人事上还涉及七大姑八大姨的裙带关系,真要压减层级,非得要有壮士断腕的气魄不可。现在是央企领导人动刀割自身肉的关键时刻,而压减之下,为防国有资产流失,要转变国有资产监管职能,创新监管方式,实施跟进式全方位监管很有必要。
此外就是要推进降本增效。强化成本管控,减少应收账款,缩减库存规模和亏损面,降低债务水平,今明两年力争实现降本增效1000亿元以上。推动央企提质增效、焕发新生机。这其中1000亿元降本增效的硬指标需要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节约一张纸、一支笔芯、一颗螺丝钉做起。而大力推进降本增效,向管理提升要效益。这是企业生存发展永恒的主题。央企要有使命感,遏制住效益下滑势头,要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红利支持,让广大人民群众增强改革获得感。
央企瘦身健体,最关键的还是要扔掉“奶瓶”,轻装上阵,谋壮图强,不要依赖政策的扶持,要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唯有如此,瘦身才有原动力。但这需要时间,需要耐力,需要改革的过程,更需要紧迫感。(蔡恩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