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苟坝的马灯照亮中国道路

发稿时间:2017-11-24 15:59: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今日苟坝村 中国青年网记者武亚姮摄

  11月22日,参加“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交流活动的中外青年学者走访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苟坝村匠心园。苟坝匠心园原名“红街”,是“苟坝会议”会址第一批异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为了能够精准扶贫、兴业富民,在黔北民居基础上,匠心园结合当地实际,确定了把居民点变为特色文化街区的思路。在其中植入了书香、养生、醋坊、油纸伞等匠心文化,将原有的单纯居住区转化为特色商业文化街,实现农、文、旅、商一体化发展。

  2014年匠心园建成后,目前已完成搬迁30多户。这里的村民大多是以前有着传统手艺的工匠,他们住上新房没有丢下原来的手艺活儿,而是各尽所长,把这个安置点打造成了“独具匠心”的文旅一体化街区。匠心园依山而建,分布着黔北民居风格的农家小院,通过“匠人精神”的文化植入,来这里的游客逐渐增多,不少民居逐渐变身为“民宿”,搬迁户们也开始了从农民向经营者的转型,文化扶贫的效果正在显现。

  在走访现场,红醋坊的老板吴萍热情地拿出自家产的红醋来让参观者品尝,她说“以前在广东、深圳等地打工,一个月有1000元左右,现在回家开店,一年能挣10万多元。”说起现在的匠心园,吴萍更是自豪与感激,“我们这里全是匠人,有皮匠、豆腐匠、酒匠、木匠、铁匠等等,我们是有匠人精神的,是党的好政策让我们有机会靠自己的双手实现脱贫致富。”

  值得关注的是,苟坝村道上的路灯都是马灯的形状。马灯见证了一段历史,1935年3月红军驻扎在此,毛泽东提着马灯连夜去劝说周恩来停止签发打鼓新场作战命令,避免红军被黔军四处围剿而覆灭,又一次把红军从绝境中挽救出来。一盏昏黄的马灯,带着为中国革命前途高度负责的责任,带着坚定的信念,也自然被苟坝人民崇拜。

  苟坝会议成立了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三人团,完成了遵义会议改变党中央最高军事领导机构的任务,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从此,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经过十四年抗战、四年解放战争,推翻了三座大山,武装夺取政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也深情景仰那一盏改变中国命运的马灯。

  十八大以来的强国富民政策、扶贫政策惠及全国各地亿万人民,苟坝村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面积716平方公里的苟坝村是“贵州省100个重点旅游景区、遵义市四大文化旅游园区”之一。自2015年筹建以来,被评为“2015中国最美红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2016年5月被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评为“度假社区”,2017年列入中宣部红色经典目录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贵州省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

  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的战略构想,将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而苟坝村则是美好生活的一个缩影、一个样板。

  回溯历史,不忘初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这是苟坝匠心园给我们的启迪。(蔡恩泽)

责任编辑:杨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