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学思践悟·十九大】花茂村,书写脱贫致富的精彩故事

发稿时间:2017-11-23 08:26: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花茂村 中国青年网记者 武亚姮摄

  日前,本人随着中外青年学者交流活动组一行,来到了贵州遵义市的花茂村,亲眼目睹了这个原来叫“荒茅田”的贫穷老区村级单位,在十八大以来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外观上,民居规划有致,乡村风情浓郁,虽然已是初冬,田间户头,依然有不少鲜花盛开,可以想像,在春夏之际,这里是如何的枝繁叶茂,具有怎样让人流连的景致。相比较外观的变化,最大的变化,是花茂人脸上洋溢的发自内心的幸福感。

  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花茂村时感叹道:“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乡愁了”。古朴而原始的山区风景固然让人印象深刻,但习近平总书记来这里不是观光的,而是视察和指示老区扶贫工作的。“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如响鼓重锤,敲在了老区各级领导的心上。在贵州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花茂人不等、不靠,充分发挥扶贫政策的指导效应,大胆地试、大步地闯,终于开拓出一个精准扶贫新天地。

  花茂如今出名了,其所发生的变化带来的巨大反差,让人们对这里怀有浓厚的解剖兴趣。2016年,该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607元,为什么曾经的贫困老区,在短短的几年内就发生如此巨变?带着这样的疑问,我随同行中外学者,实地探访,寻找答案。最终发现,只要基层党组织得力,认真贯彻精准扶贫的政策,人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出来,就会激发想像不到的能量。只要踏实肯干,就一定风光无限。

  习近平总书记在离开花茂村时要求:“村支部要带好头,把花茂村建设好、发展好”。当地的村支部牢牢记住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把抓党建作为抓关键,积极发挥村党支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头雁”和“火炬手”作用,创造性地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升级版,打通了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当地村支部总结的“四统三强三提升”经验,探索出了一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成为美丽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标本,值得研究和推广。

  花茂村绝不是中国扶贫事业中的独秀一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回顾过去5年以来的工作时说,“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中国共产党创新提出的精准扶贫政策,以每年减贫1300万人以上的成就,书写了人类反贫困斗争史上‘最伟大的故事’,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这成绩,正是由无数花茂村们干出来的。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共产党人的责任,更是共产党人的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成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并被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理念,成为解决贫困问题的科学方法论,在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中,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国际人士和媒体普遍认为,中国的成功经验不仅印证自身选择的正确性,而且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有党的扶贫政策的保障,花茂人靠基层党组织的指导,靠自身自强不息的努力,成功地书写了精准扶贫、脱贫致富、共同富裕的精彩故事,让人由衷点赞。实践证明,只要各级党组织坚决落实党的有关扶贫政策、各地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就一定能够打赢扶贫脱贫的攻坚战。花茂人的故事,充分证明,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力、有信心带领13亿多中国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中华民族必将实现伟大复兴。这样的成功故事,也必将给世界的未来增添一抹抹亮色。(王传宝 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 教授、博导)

责任编辑:姚春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