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声鼎沸的安徽合肥市十里庙菜市场,刘鹏扯着嗓门,招呼着来来往往的顾客们。在他的身旁,三支三脚架搁在菜摊上,上面还架着三台手机,旁边还挂着一台话筒。刘鹏是整个菜市场年纪最小的菜贩子,也是学历最高的菜贩子;他的菜摊前,顾客总是络绎不绝。他像一条鲇鱼,搅动了原本墨守成规的菜市场。(5月10日《合肥晚报》)
在价值实现渠道多元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愿意在平凡的世界寻找自己的舞台。学历与职业之间的隔阂逐渐被消融,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做起了并不光鲜、体面的菜贩子。尽管刘鹏缺乏卖菜的经验,但他却具备更多的知识和创新能力;只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大学生所拥有的文化资本也可能转化为财富,让他成为菜贩子里的佼佼者。
看似单调、乏味的工作,有的人却可以成为“颜色不一样的烟火”,让枯燥的工作变得有意思、有趣起来。不论是“拉面小哥”的灵魂舞曲,还是“大学生菜贩子”的花样迭出,热爱生活,努力将手里的工作做到最好,这些普通劳动者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好的消费体验,也为自己找到了获取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通道。
在许多人的刻板印象中,卖菜是一个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活计;实际上,卖菜既是菜贩子和消费者符号互动的过程,也是一个利益协商与利益博弈的过程。卖菜一般比别人便宜,还总是喜欢去零的刘鹏看似“不上道”,实际上深谙“道德经济学”的精髓——用大方的举动淡化“生意”的色彩,赢得顾客信任自然会有不少“回头客”;只有善待顾客,才能收获更多的客户。
“大学生直播卖菜”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观察菜贩子生存生态的窗户,成功地吸引了看客的注意力。“互联网+卖菜”,让不起眼的菜贩子成为他人注意力的焦点;通过网络提升自己的符号价值与品牌价值,说到底就是一种“注意力经济”。与普通菜贩子在菜市场“守株待兔”相比,依托网络来做广告何尝不是一种“主动出击”。
卖菜是一件人人都可以做的事情,却并非人人都可以做好。每个人都要在这个世界中寻求自己的位置,重新认识和发现自己,是每一个成年人不可绕行的社会化。有的人总是抱怨自己的起点低、平台差、发展空间小,却没有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现状,将平凡的岗位做到极致。
许多菜贩子习惯了以往的盈利模式与利益格局,不愿意改变。互联网经济的方兴未艾,不仅会改变许多传统行业的生存生态,也会带来价值观念的重塑与更新。多年来形成的思维定势、行为惯性与路径依赖,让不少菜贩子的生存空间被挤占与压缩。关注“大学生直播卖菜”,不能停留在身份标签带来的角色反差,而是要学习主动拥抱市场、不断改革创新的价值认同。(杨朝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