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不必嘲讽“汉拿山”们表白中国心

发稿时间:2017-03-17 09:30: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环球时报援引美国媒体3月15日报道,中国消费者对韩国商品的喜爱,促使若干家中国本土公司提供类似产品并采用韩国式品牌(甚至是相似名称)。但随着“萨德”问题在华引发愤怒,一些中国公司开始重新思考此种战略是否明智。如比较知名的甜品品牌雪冰元素、韩式烤肉汉拿山等,纷纷向消费者澄清它们是100%的中国公司。(3月16日《环球时报》)

  诚如外媒报道此事时所用的标题,《中国的“韩国”公司突然想让消费者知道它们是谁》——就像以前许多人以为味千拉面是日本品牌一样,“萨德”问题之前,好多消费者徜徉在某些“韩式”品牌那儿,或许根本不会去想“我可能尝到了假韩餐”。但事实就是那么令人尴尬,你认准的“正宗韩味”,充其量就是一个“你以为”的误判。

  究竟是谁在忽悠谁?看到装着“韩式”血统的中国企业避“韩”如恐不及,坊间在恍然大悟之余,当然不乏“装模作样”“装腔作势”的揶揄嘲讽之词,更有甚者,还迅速联想到了鲁迅笔下的“假洋鬼子”,指摘其“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云云。而我觉得,“傍韩企”毕竟不是“假韩企”,只要相关法规允许其如此存在,公众也就不必对着“韩式”二字过于纠缠不休。倒是更该去反思一下,以前是出于哪些因素的作用,才捧红了这些中国的“韩国”公司?

  曾几何时,一些消费者之所以会把汉拿山烤肉、雪冰元素甜品等视作“正宗韩味”,其原因大致有三:一是企业刻意“傍韩”的模糊宣传策略;二是其商品和服务的质量确有严格管控;三是“外行看热闹”的从众消费心理,俘获了大量不明就里的铁杆客户。由此而论,只要这些“傍韩企”,从未信誓旦旦地宣称过自己就是韩资企业、韩国品牌,那它们今天审时度势,愿意主动揭去“面纱”、消除误解,承认自己是完完全全的中国公司,这显然也便无可厚非的了。

  不必嘲讽“汉拿山”们表白中国心。消费领域的崇洋心态,不只来自某些商家的推波助澜,同时也来自一些消费者自身的盲目好恶。个别中国本土公司的“韩式”餐饮以前生意为何那么好?说穿了,这也是你情我愿的游戏:我知道你心有所图想要吃出点格调来,你也乐意一知半解稀里糊涂地常来做贡献。换言之,经营上的“傍韩企”,倘若缺了诸多食客的热衷“傍韩调”,又岂能一个巴掌也拍出声响来?

  模糊或者澄清自身是不是100%的中国公司,这首先是一个经营策略问题,而无涉商业诚信问题。这方面,目前国内许多看似“很中华”“很本土”的消费品牌,其实就已经嫁接了不少外资,甚至为外资所控股。循着指责“汉拿山”们表白中国心的逻辑,显然也得去痛斥那些已然悄悄控股我知名本土品牌的外资了。

  当然,不管什么原因,中国的“韩国”公司终于不再“犹抱琵琶半遮面”,敢于堂堂正正地亮出中国企业的身份来,这还是有其一定的积极意义。毕竟,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个名正而言顺,彰显了企业的中国心,至少有利于消除某些似是而非的讽刺与责难。(司马童)

责任编辑:李晓伟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