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两会接近尾声之际,一篇名为《一枚中科院科研人员的自白:我为什么选择离开》的文章,点击量破了10万。文章作者从北大本硕博毕业后进入中科院北京某所工作,最后,却因为买房、子女入学等现实问题,含泪告别中科院,转战南京某高校。(3月15日 科学网)
毫无疑问,离开北京时,这名科研人员满含着不舍和无奈,高高在上的房价,子女入学等诸多现实问题,都是他逃离北京的理由。虽然生活总是充满艰辛,但在普罗大众的眼里,青年科学家们无论如何都不必为“柴米油盐酱醋茶”太过忧心,毕竟学历和以及所从事的工作足够令人羡慕,如果因为他们都因房价过高而选择逃离,岂不说明北京的人才正在外流吗?一出唱衰北京的大戏或许就可上演。
然而,类似场景多少有点眼熟,当逃离北京成为一种口号,舆论界似乎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北京”人要逃离北京,北漂要逃离北京,有钱人在雾霾天还要逃离北京……总而言之,能逃离的都要逃离,富人要逃离,穷人要逃离,倘若照这样的逃离方法,用不了多久,北京不就成为一座空城?然而,事实上却是,北京依然是最有吸引力的城市。近五年以来,虽然常住人口增量及增长速度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但是相对其它城市而言,北京在政治、经济、教育、医疗等诸多方面拥有优势,更多的恐怕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你选择了逃离,就有人选择了进京。所谓的逃离或者留下,不过只是权衡利弊的一种选择,既不必那么悲情,也不必带有神圣的意味。
就北京而言,其作为资本流入的高地,生活成本比较高几成必然。于此同时,人们的收入也比较高,在“中国最容易赚钱的十大城市”排名中,北京仍旧排名榜首,也就是说在北京赚钱比较容易,所以,你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矛盾现象:一方面人们抱怨房价高,生活压力大,要逃离北京;另一方面却是进京工作的人依然很多,有高层次人才,也有普通打工者,房价的高涨并没有遮蔽人们对北京热情,首都的魅力依在。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繁华都城的房价似乎从来都不曾低过,“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长安是何等气派,对待外来人口也足够宽容,但即使如此,大诗人白居易存了十年钱却依然买不起房。宋代的开封繁华富庶,欧阳修从二十一岁进京,一直到三十八岁也没有能够买得起房。总之,在都城买房不易,生活也不易,既有经济因素,也有人口因素,然而都城的魅力足够抵消种种不易,让人们“深情望都城”。
现代社会,北京作为特大城市,常住人口已经突破2000万,有限的资源与膨胀的人口所造成的结果,必然是竞争异常激烈,工作生活亚历山大,如果不能够赚更多的钱,拥有更好的教育,过上更好的生活,选择离开也只是常态,毕竟人才流动属于完全正常的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个城市对待人才的态度应是敞开胸怀,尽可能为他们发挥才能提供机会。作为个人,逃离或者留下都是自由,世界那么大,在哪儿不能生活,只要合适就好,何必那么悲情?!(杜建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