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给发呆正名,为人生减压

发稿时间:2016-10-20 11:23: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日前,国家卫计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和中国记协联合发起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乐享健康生活)”项目正式启动。国家卫计委首度推出“5125”健康生活理念。倡导每天发呆5分钟(10月19日 北京晨报)

  “呆相””呆头呆脑”、“呆若木鸡”,长期以来,人们对发呆存在误读,认为是无聊、无所事事甚至是傻的代名词,发呆也被人们打上浪费时间等不良标签。堂堂卫计委居然号召大家发呆,被一些网友嘲讽为不务正业。

  实际上,发呆是人的大脑对于外界事物进行调节的一种应激反应,正常人的一种心理调节,让大脑得到很好的休息,可帮助人们减轻疲劳,忘掉烦忧,创造轻松、快乐、纯净的自我空间。偶尔发呆无伤大雅,还有利于健康。

  “每天发呆5分钟”是国家卫计委首度推出“5125”健康生活理念的一小部分,需要联系起来全面理解。针对当前上班族生活、工作压力大,失眠、易怒、暴饮暴食、注意力记忆力下降等亚健康状态,卫计委建议市民膳食多样、勤于运动,管理情绪,关注“身”、“心”两方面的健康,从而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而每天发呆5分钟可称为最为简便易行的放松方式。

  的确,在这个竞争激烈、突飞猛进的年代,忙是人们的口头禅,匆忙的奔跑让人们无暇休息,焦虑的重压之下也往往忘记了健康,更不用说享受发呆的乐趣了。还有一些人缺乏健康理念,恣意透支自己的体力、健康和睡眠,导致慢性病、老年病悄无声息地逼近,近年来爆出的过度劳累、压力过大、情绪抑郁等原因导致伤亡事例层出不穷。而小小的发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为组织器官输送大量的氧气和营养,对于减少焦虑有着明显的作用。属于便于操作的自我保健活动。

  要让民众领会到每天发呆5分钟的建议初衷,体验到发呆的益处,有关部门显然还需要多加努力:不断完善退休、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使民众病有所医,老有所依,为民众减少后顾之忧,营造减压减负的社会空间;加大健康宣传、扩建公共运动场地,大力开展群众体育运动,帮助公众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强化法律监督,保证劳动者的工作权及休假权,加大人文关怀,扶弱济贫,公平公正,建立社会良性循环,使每个公民都能有时间、有能力“慢下来”,发发呆,,排解不良情绪,享受生活,共享改革开放的红利。

  而我们每一个人也要学会正确进行有效的情绪管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生长途,风雨波折不可避免,压力重重,更要爱护身体,平衡心态、消减郁闷,适当发呆,放空身心,不要把愤懑等郁积于心;同时合理膳食、多多运动,摒弃熬夜、暴饮暴食、嗜好烟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当大众都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公共理念及生活方式,“每天发呆5分钟”从官方建议变为人们的健康共识,误解与讥讽自会烟消云散。(斯涵涵)

责任编辑:李晓伟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