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以不当方式抢生源”应受处罚

发稿时间:2016-07-01 09:29: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据教育部官网消息,教育部办公厅近日下发《关于做好2016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的通知》,严禁各个高校以不当方式争抢生源,严格执行招生政策。《通知》还要求各地各校招生录取时,需认真做好新生入学资格复查,严查弄虚作假、冒名顶替及违规录取的新生。(6月30日《北京青年报》)

  随着高考成绩陆续出炉,高校招生工作也逐步展开。包括清华、北大等中国顶尖大学在内的高校,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抢夺高分考生。比如前两天,清华、北大等140余所全国著名高校的招生负责人,一齐涌入河北衡水中学,与考生面对面答疑解惑,提供报考咨询,皆因优质生源在这所中学高度聚集。在这场如火如荼的“生源抢夺战”中,不少外国高校也侧身其间,觊觎优秀学生,让优质生源流失严重。为防止乱象再度出现,教育主管部门确实有必要提前规范,以防患于未然。

  说到抢生源,不得不提及去年招生季,发生在清华与北大身上的一场轰动全国的“掐架”与“互撕”。一方说,某校招生组给文理科前十选北大的考生挨个打电话,称对方欺骗考生;另一方则随即回应称,对方拿钱诱惑考生。骂战一时间难分胜负,让网友徒叹“斯文扫地”。更离谱的是,有两地的高考查分系统尚未开启,某市文科第一名就接到国内一顶尖学府招生负责人的报喜电话;某省文理科排名前10名的高分生,同样已经陆续收到某些高校的报喜。不能不让人感到蹊跷。

  如此争抢优质生源,显然属于“以不当方式抢生源”之列。且不说在微信、微博互相攻击是不文明的表现,不该是置身高校这个知识殿堂者的所作所为。单就如此抢生源对高校的影响来说,必然会扰乱招生秩序,损伤高校在老百姓心中、在国际教育界的良好形象。这种不健康的招生生态,岂不是会让老百姓担心,高校如何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像“提前报喜”之类的争抢先机,也折射出某些考试院在泄露学生隐私的同时,也在帮助个别高校抢夺生源,对其他高校是不公平的。

  此番教育部严禁以不当方式争抢生源,期待该禁令真能管住高校针对学生搞“提前报喜”或“利益诱惑”,针对竞争对手搞“暗中互黑”或“当面互掐”。不以不当方式抢生源,一方面,是保障考生自主选择高校的权利的需要。在“抢人大战”中,考生与家长“树欲静而风不止”,难免不被有的高校所误导或诱导;另一方面,是保障高校公平招生秩序的需要。一些高校通过种种不正当方式,对优质生源进行“掐尖收割”,势必让其他高校产生紧迫感,从而出现更多的无序竞争。

  要让这个禁令产生实效,还得制定具有威慑力的处罚措施。对在全国人民面前“掐架”与“互撕”的高校招生人员、招生负责人甚至于高校领导,予以必要的惩处,才能以儆效尤,警示后人。比如去年就有网友表示,对于业内自揭的“拿钱诱惑考生”“砸钱买走考生”的情况,是不是应该以这些线索为突破口,进行违规招生的调查呢?然而清华与北大的“招生战争”似乎仅仅以“双方微博悉数删除”收了场。严厉查处违规招生,不能仅限于弄虚作假、冒名顶替以及违规录取等。(何勇海)

责任编辑:李晓伟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