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掐尖越来越难”人才多元流动未尝不是好事

发稿时间:2016-06-12 09:20: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随着2016年高考落幕,940万考生的招生录取战役打响。一如考生家长,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样的著名高校,也要面对另外一种烦恼——通过高考,招收到优秀生源正在变得越来越难。(6月11日 《中国经营报》)

  在不同高校构成的金字塔里,北大、清华无疑处于塔尖的位置,在“掐尖”中占据优势地位。“掐尖越来越难”的背后,隐伏着招生竞争的结构性变化。一方面,高考科目调整、命题难度下降,造成优秀人才的辨识度、区分度下降;另一方面,国外高校到中国抢优秀学生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优秀学生的出路更加多元化。

  当今世界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优秀学生选择到国外高校就读也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从来都不缺乏对学子们的吸引力;“掐尖越来越难”的症结,在于统一性的高考制度与学校对个性化人才的需求之间的矛盾。

  伴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高考的价值追求不可避免发生转向;为了让更多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高考的难度下降很难说不是一种必然。高考的普适功能提升,难免会导致高考“掐尖”功能的下降。高考作为一个面向所有考生的竞赛场,普适功能是第一位的,“掐尖”功能是第二位的。

  在“以成绩论英雄”的格局下,一些高分考生进入大学之后,综合表现有些不尽人意。为了弥补高考区分度不高的短板,一些名校一方面利用保送生制度,另一方面通过自主招生来选拔具有学科潜力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作为对现行统一高考照分数录取的一种补充。可是,自主招生也难以从根本上破解“掐尖越来越难”——这边厢,自主招生规模受到严格限制,通常不超过5%;那边厢,自主招生的综合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还存在着定位不明确、热衷“抢生源”、程序不够公开透明等短板。

  新鲜出炉的“掐尖越来越难”,从某种意义上也是高校办学自主权和教育公平之间的矛盾。在教育公平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的时代背景下,给高校招生戴上“紧箍咒”,依然十分必要。 如果任由“掐尖争夺战”上演,何尝不是对教育公平的一种损伤。

  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必然是人才多元流动的社会。优秀考生有择校的苦恼,名校有“掐尖越来越难”的困惑,表面上是坏事,实际上也是一种好事。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国际化进程加速的当下,转型的压力、创新的挑战,考验着每一个从业者,即使是北大清华也不例外。只有把握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根本,高校才会对优质生源有更为强烈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杨朝清)

责任编辑:李晓伟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