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空姐恐飞”劳动者需要更多“安全阀”

发稿时间:2016-05-19 08:30: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浙江杭州市一名空姐在工作2年之后,开始恐惧“上天”,一上飞机就焦躁不安,差点辞了职。前不久,她到医院看病,竟然碰上了飞行员同事,两个人只能尴尬地一笑而过。经过医生鉴定,两个人都是情绪异常,焦虑、紧张,甚至出现了抑郁的倾向,原因可能就出自过大的工作压力。(5月18日《钱江晚报》)

  “恐飞”不仅让空姐、飞行员承受了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痛苦,也难免会损伤空乘服务的质量甚至会影响出行安全。在外人眼中,空姐、飞行员风光无限;殊不知,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包袱和精神压力。倘若这些消极、负面的情绪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排解和发泄,就会累积得越来越多,让这些劳动者的心理呈现亚健康状态甚至产生心理疾病。

  空姐也好,12306话务员也罢,从事服务行业的劳动者,往往承受着更大的精神负荷。一方面,她们的工作强度较大,甚至还有一定的风险性;另一方面,在部分人契约精神和文明素养缺失的当下,她们也会承受消费者形形色色的质疑批评、谩骂指责甚至暴力伤害。

  在工业化时代,标准化的流水线生产不仅对工作空间发挥作用,也在无形之中塑造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讲究效率、追求精准成为一种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劳动者通常被视为没有感情、没有情绪的工具;卓别林主演的电影《摩登时代》,就以戏剧化的方式为我们呈现了工具理性对劳动者的异化。

  效率至上或者利益最大化的背后,往往是劳动者的权利短板。情绪的波动起伏难免会影响工作绩效,这是一个在各行各业普遍存在的正常现象;面对劳动者的“心情不好”、“情绪不佳”,用人单位不能进行选择性忽略乃至漠视;只有尊敬和回应员工的利益诉求,给予员工更多的制度护佑和人文关怀,才能让他们“轻装上阵”,实现员工和用人单位的双赢。

  美国社会学家科塞注意到,锅炉都有一个安全阀,可以使过量的蒸汽不断排出,从而起到降压的作用。这样一个安全阀可以充当“发泄情绪的出口”,及时排泄积累的不满。有感于此,他提出了安全阀机制,认为人们理应通过合法的、制度化的机制,使各种紧张情绪得以释放,从而避免灾难性冲突的出现。在当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了 “安全阀”,为员工减压力、“卸担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空姐、飞行员“恐飞”,只不过是劳动者生存生态的一个缩影。在劳动者权利不断彰显的今天,用人单位要多一些未雨绸缪、多一些“想员工所想,急员工所急”;只有通过素质拓展、心理疏导、设置“心情假”等多种方式为员工提供“安全阀”,员工才能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工作。(杨朝清)

责任编辑:李晓伟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