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戒毒者社会融入要少“标签论”多制度护佑

发稿时间:2016-05-06 09:59: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46岁的阿成(化名),终于面试成功了。可当他从口袋里掏出身份证复印件,准备递给工厂老板时,不小心把自己的强制戒毒证明也一并递了过去。自3月24日从强制戒毒所出来以后,阿成跑了广东东莞虎门大大小小二十几家工厂找工作,但凡知道他有吸毒史,都将他拒之门外。(5月5日《广州日报》)

  对于戒毒者来说,摆脱身体对毒品的依赖只是第一步,在精神上走出毒品的禁锢才是关键;帮助戒毒者重新融入社会,有助于让他们重新回归正常的生活轨道。然而,在求职就业的过程中,戒毒者通常会遭遇五花八门的偏见与歧视。多次求职碰壁,“望工作兴叹”的无奈与艰辛,在本质上也是戒毒者与社会网络体系的断裂甚至脱节。

  就业事关民生福祉,“找不到工作”既让戒毒者的利益诉求得不到有效的满足,也让他们承受了精神世界的失落感和挫败感。社会排斥的藩篱高筑,让戒毒者社会融入的道路变得异常艰难,不可避免会让一些人自暴自弃,甚至会有“复吸”的危险。

  基于先例的惯性联想,基于成见的“恶意的揣测”,让戒毒者成为标签论的受害者,遭遇形形色色的“污名化”。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吸毒者往往在性格、自控能力等方面存在着短板和缺陷。在固化思维的驱使下,戴着“有色眼睛”打量戒毒者,自然难以做到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

  作为一种市场行为,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总是试图实现利益最大化。在不确定因素增加的风险社会,用人单位也会进行成本评估和风险控制。在社会信任缺失的今天,戒毒者作为潜在的“马蜂窝”,难免会不受待见。那种“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风险焦虑,说到底也是一种保守的自我保护。那种指责企业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的说法,尽管从道德上很有道理,却难以得到企业的认同。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一些地方尝试开展了“污点封存”,即对有犯罪前科的未成年人进行档案封存,减少他们在求学、就业上的障碍,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治理成效。针对戒毒者的求职困境,既要公众实现价值观念的转变,也需要一些制度性的护佑和关怀。更进一步说,促进戒毒者回归社会,不能将“包袱”全部丢给企业等用人单位,也需要社区、公共部门和民众更多的参与。

  濮存昕先生有句名言,“哪里有污点,就在那里画一个太阳”。戒毒者要重新融入社会,既需要他们的“自我救赎”,也需要外部的社会支持。要想让用人单位接纳更多的戒毒者,必须要消除他们的焦虑和担忧。设置“担保人制”也好,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补贴也罢,尊重和回应用人单位的利益诉求,他们才更有底气聘用戒毒者。(杨朝清)

责任编辑:杨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