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二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13日在杭州召开,会上发布的《2015年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2015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到2.96亿,通过手机进行阅读的用户占到52.2%,是电脑阅读用户的两倍,手机成为用户数字阅读的首选载体。(4月13日新华社)
可以说,数字化阅读并没有原罪,但是在不少批评者看来,数字化阅读仍属于“浅阅读”、“碎片化阅读”,使人形成了一种惰性化的依赖,习惯于通过搜索、提问或者交互来获得知识碎片。不容易形成深度的、批判性的、理性化的、系统的知识体系,对人们的知识体系、思维方式,以及理性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都构成挑战。但无法否认的是,数字化阅读日益成为成年人的主流阅读。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数字出版产业营业收入为1377亿元,占当年新闻出版业营业收入的9.5%;2015年,数字出版总体产业收入达4400亿元,占比达20.5%。
数字化阅读的好处,在于其能够给人们带来大量的信息、知识和娱乐的内容,在信息为王的时代,这些显然是非常必要的。其次,数字化阅读还有快速、及时、交互、便携、成本低以及充分利用零碎时间的优点,这些都是传统的纸质阅读所不具备的优势。再次,数字化阅读的好处,还在于推动全民阅读活动不断深入,影响不断深远,使全社会阅读氛围更加浓厚。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数字化阅读代表着一种阅读的趋势,显示的是时代的特征。
尊重人们的选择,尊重数字化阅读日益普遍的现实,这是人们应有的理性态度。当然,更可行的方法,是要把数字化阅读与纸质阅读结合起来,让数字化阅读由“轻”质变得“厚重”。有效地引导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进行深阅读,培养他们对纸质图书的阅读兴趣、深度的阅读习惯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内容和方面。在课堂上主要读纸质书,应长期坚持;在课外提倡深阅读,不可或缺。
要让数字化阅读由“浅”入“深”。“浅阅读”、“碎片化阅读”、“轻阅读”是数字化阅读现状客观存在的特点,但这并不应成为数字化阅读的标签。作为一种同纸张一样的媒介,数字化阅读并不拒绝“深阅读”。最重要的,是要提供适合数字化深度阅读的内容支撑,用好的内容去抢占数字媒体的市场和阅读空间,而不是放任低俗化、娱乐化的内容泛滥成灾。
阅读可以纯粹,阅读并非必然要纯粹。在一个多样化的年代,每个人都可以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和选择,任何强求,都会是徒劳无功。只要开卷有益,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对于这样的阅读,就都应该得到尊重。(关育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