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放下手机,重拾慈孝

发稿时间:2016-03-21 17:0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近日,一篇小学二年级学生日记在网上走红。日记记述了三八妇女节当日,小作者为表达对妈妈的感谢,给妈妈讲小故事、捶背、洗脚,本想获得妈妈的亲密回应,可妈妈却一直低头玩着手机,几乎没有对孩子的“孝心”给予回应。小作者由此感觉受到了冷落,文中多次写到:“我更加伤心了”。当人们对此次网络事件展开讨论和反省时,长期以来被割裂的“慈”与“孝”又被公众重新关注起来。

  “父慈子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体现了自古以来我们对家庭,尤其是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可以说和谐的家庭关系是建立在“慈孝”基础之上的,二者不可割裂。“父慈在先,子孝其后”这样的顺序虽不是以二者的重要程度来排列,却道出了这样的理念:父母的行为对子女的行为具有示范和引导效应,对子女的人生轨迹具有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慈”与“孝”需要一种互动和感应才具有生命力。事件中的小作者为了祝妈妈节日快乐,可以说是忙前忙后,孝心满满。但却被低头玩手机的母亲一次次“冷落”,火热的“孝心”被泼了冷水。缺少父母的正确回应(或者说是鼓励),将会削弱孩子在家庭中甘于奉献的动力。与此对照,“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昏暗的灯光下,母亲为游子缝制衣物的身影显得格外高大,让远行的子女不由得心生感恩,流露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感慨。

  我们所讲的“父慈”并不是简单地指父母对子女的慈爱,其更深层的含义是父母用正确的行为方式教育、引导子女。生活中常有老人诉苦子女不孝,生活苦闷。诉苦的同时是否意识到“子不教,父之过”,是否有过反省:这是否是自己当年对父母公婆不孝、对子女溺爱纵容而结出的苦果?就像该事件中的母亲,如果若干年后面对低头玩手机,完全不理会自己的孩子,她能说完全没有责任吗?

  长期以来我们更加注重“孝”的重要性而对“慈”的强调有所不足。事实上二者不可割裂,和谐家庭的建构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共同参与。对子女施之以“慈”,教育、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才有望子女以“孝”回馈。在手机上读多少“鸡汤”都不如放下手机,真真切切去给予家人、自己更多的爱。(施恩贤)

责任编辑:李晓伟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