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一项研究表明,江浙沪一带8成儿童体内检出兽用抗生素,滥用已成潜规则。滥用抗生素的一大后果就是儿童肥胖,这种持续低剂量的抗生素暴露模式可能就是影响儿童促进脂肪生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任何一个社会的发展的目的都是为了造福人民,是为了让人民在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中收益。但是抗生素问题特别是兽用抗生素问题,竟然没有得到任何有效控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中科院的应光国教授说“这是和每个人、和我们的后代都相关的,现在控制好这个问题,不至于到时候无药可用。”
与此同时,猴年春节,600万出境过年的中国游客“刷出”境外消费900亿元人民币的新纪录。如果还“爆买”动辄数万元的奢侈品、上千元的智能马桶盖、电饭煲等高端耐用品,那就OUT了。“新华视点”记者采访发现,这个春节,儿童感冒药、卫生巾、丝袜、安全套、指甲钳、保温杯、电动牙刷、钢笔等一大批低价日用品纷纷登上“热卖品榜单”。
面对国人如此的境外消费,许多“爱国志士”垂足顿胸,大骂出境消费者崇洋媚外,吃里扒外。我认为,这是没有任何道理的。人家跑那么远的路花钱买回这些东西,只是因为国内产品的信誉度太低,质量太差。江浙沪一带8成儿童体内检出兽用抗生素,不就是食品质量差最有力的证明吗?
很久以来,提到食品安全问题,全国上下都把指责的矛头对着不法商人或不法生产者,而忽略了经济发展政策偏差的责任。
据市场人士分析,由于政府经营土地,中国近年来的货币发行量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在暴增,GDP每年的增长速度才10%左右,那么,过度的纸币发行量势必引起极度的通货膨胀。但我们知道,官方公布的CPI,每年平均增长不到5%,国家统计局将暴涨的房价不列入统计,就许多其他民生产品而言,其涨价幅度确实不算疯狂,那么,这物价指数是怎么控制下来的呢?答案或许就是产品质量劣质化。
比如,目前对生猪的养殖普遍追求的是规模化、速生化。笔者曾做过认真调查,城乡结合部的小型养猪厂,其饲料基本以泔水为主。将城市饭店、居民的剩饭剩菜运回来,倒进一口大锅中熬烂,冷却沉淀后将浮在上层的油水舀起卖给地沟油加工厂,下面的东西则用来喂猪。而正规的大型养猪场则用合成饲料喂养。现在,养猪场一般每年养四批,每批三个月。一头猪仔三个月内可长到250斤左右。即使天天喂大米饭,一头猪的生长速度也不可能有这么快。那么,这些养猪场是怎么把猪养肥的呢?几乎没有一家养猪场回避这个问题,他们说,饲料里面含有生长激素。如果不用激素饲料,一头猪从喂养到出栏至少要半年以上时间。也就是说,如果用传统方法喂出等量的肥猪,要多用一倍的饲料,一倍的时间,换算成人工,就要多付出一倍的劳动。这里就遇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假如监管部门马上坚决不让这样的激素猪肉上市,那么,市场上会出现什么呢?对了,是无肉可买。这是一个问题,另一个问题是,如果恢复传统养殖法,猪肉是安全了,但价格怎么定?现在的激素猪肉每斤15元,假如安全猪肉一下子卖到每斤30元,全国的消费者,有几个能受得了?最近媒体报道河北有地方养出了“健康猪”,一年才出栏,绝不喂激素,绝对的放心肉,只是价格为每斤160元。
是的,假如没有猪肉劣质化作“后盾”,那么,今天的猪肉可能已经卖到每斤30元以上,甚至是每斤160元,以此概算,那么,CPI该是多少?
社会目前已到了没有添加剂就没有食品生产的地步,这个时候,你管肉,肉就没有了,管菜,菜就没有了,管粮食,粮食也会没有了。你能靠喝西北风活着?有“毒食品”吃着总比饿死强,因为保障供应的现实背景是,只要有吃的,就算不错了。如此状态下,降了标准的牛奶你还得喝,否则,要不你就喝不起,要不你就再也喝不到了!
目前,上上下下都在谈论“供给侧”改革。究竟如何搞这项改革,这两条新闻已经给了我们全部的启示。让一切产品从滥造变成精造,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通过加大劳动力投入,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最终实现放心消费,应该成为“供给侧”改革的基本方向,也是顺利解决发展速度与劳动就业矛盾的根本出路,更是经济转型的内在动力。境外消费已经倒逼眼前,政策调整该尽快跟上了。(甘传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