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根治贩卖儿童亟待两端同时"堵缺"

周明华

发稿时间:2013-08-04 07:19: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近日,陕西富平新生儿被妇幼保健院医生张某(系该医院产科副主任)以“新生婴儿患有先天性传染病及先天残疾,不扔会拖累你们一辈子”为由,进行婴儿拐卖交易,该事一经报道,引起关注。目前,警方已对3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其中张某曾经因医德差被撤职。同时,不断有家属反映孩子刚出生被医生“处理”,截至8月1日,已有7个类似家庭。(8月2日人民网 )

  看到这种让人不忍卒读的报道,我真不敢相信这是社会法制不断健全以及现代文明不断进步的今天会出现的镜头。而且是在救死扶伤的人民医院,作为“白衣天使”的医者,一下堕落为“黑衣恶魔”;作为生命的护卫人,竟然成了“摧花使者”,将贩卖婴儿的黑手伸向人之初的生命产房,活活掐灭一盏盏本可成为人父、人母的“天伦之灯”。这是怎样的一种利欲熏心?这是怎样的一种职业沦丧,这是怎样的法治意识的荒芜?

  每每读到贩卖婴儿的相关报道时,作为一个孩子的父亲,我均感到无比震惊和愤怒。但不久,又会冒出更加让人惊悚的恶性案件。与富平这起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参与贩卖婴儿案类似,不久前曾读到过有计生干部为了“赚大钱”,也非法干起了贩卖婴儿勾当的报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其良性程度与良心好坏的最直接标尺,便是他们的政策体系与法律机制在保护婴幼儿中的作为状况,这样的“保护刻度”尤为明亮而真实。

  而今不断曝光的贩卖儿童的案件,实际上已经一再将这一“刻度”不断向下拽扯。如此丧心天良的恶行,究竟是在怎样的土壤中生就?什么样的土壤让这样的“罪恶之花”绽放,让我们目不暇接。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利益可能轻易冲垮一些人的职业与道德底线呢?如何及时堵住贩卖儿童的“入口”与“出口”呢?求解这道命题,已经到了迫在眉睫之时。

  当然,我们当前对有缺陷婴儿的遗弃得不到法律法规的制度性廓清,以及先天缺陷婴儿的医学救助未有详尽规范,这也使一些不良医护人员有机可乘。把好贩卖婴儿“入口”的这一道关口,就首先需要厘清和完善有缺陷婴儿医学救助体系,特别是对遗弃的管理与约束,应有一套严密规定。事实上,作为医生的张某等人,岂有不知自己贩卖儿童是一种犯罪。但他们之所以敢以身试法,恰恰是想侥幸地去赌一把这个制度“缺口”。

  而更需要我们堵牢的,是作为购买方的“出口”。其实,作为购买方,也知道这是违法之举。事实上,近年来刑究作为“入口”方的贩卖儿童较多,但绝大部分收买人却未受到法律的追究,即使被追究也是比较轻微的行政处罚,惩罚性力度较弱,犯罪成本较低。姚明有句广告词说:“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我看用在贩卖儿童这一久惩不绝的恶行上,很妥贴。若无市场,没人敢买,卖方又岂敢出手?

  打蛇还需掐三寸,要遏制住贩卖婴儿的违法行为,必须运用法治之斧,及时有力地劈断利益链。一方面要严厉打击贩卖儿童的行为,解救每一个被卖幼儿,严厉而及时地追究不法分子的法律责任,让其不敢卖、不能卖,紧堵“入口”。另一方面,把长期较松的购买行为的“出口”铸紧,填补“法料”,对收养被拐儿童者予以严惩,追究刑责,使其付出沉重代价,让其不敢买、不能买。如此,方能两端发力、堵住“缺口”。(文/周明华)

责任编辑:王飞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