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布规定,要求在自治区范围内的所有公务接待一律禁止饮酒。记者梳理发现,近两年,浙江、黑龙江、吉林、江苏、湖南、安徽等省份已出台各类公务接待“禁酒”规定。(9月30日 搜狐网)
酒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无酒不成席”是“中国式接待”的通病。无论是招商引资、外事接待,还是出访学习,都是在“推杯换盏”间完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这样奢靡的公务接待彰显了地方政府的“面子”,也折射出其“崽卖爷田不心疼”的心态。
公务接待,一律禁酒。法令一出,深得民心。尽管尚且难有直接数据论证高端白酒与公款吃喝之间的渊源,但,“八项规定”以来,三公支出收紧,中国高端白酒的冬天始终难以“入春”。公务接待自然意在“公务”,那么,当然没有理由将烟酒作为“标配”;而高端白酒的“3年低迷期”,足以间接说明公务接待的“酒疯”之烈。可见,勒住三公消费中公款吃喝的缰绳,戒酒是“中心工作”。
全面禁酒,清醒为官。无论是招商引资还是出访学习,大多是为民办事,为地方经济发展谋福利。酗酒却往往误事,易滋生腐败。回顾过去,因酒夺命、酗酒闹事的公务宴席,有几个是为民着想?大多是为升官发财,一己私利罢了。在官本位的思想下,官越大,酒越好,领导多喝显示亲近下级,下级多喝显示尊重领导,就在这样的觥筹交错中,多少官员迷失了自己,怎还会记得“为民”的初心?
“禁酒令”已出,监管也要跟上。在诸多地方版的禁酒令里,连含酒精饮料也不再享有豁免权、连国企也纳入“公务戒酒”的划一空间,其力度之大、决心之“狠”,可见一斑。但是,如何保证落实,诸般不易。“你有你的张良计、我有我的过墙梯”,在公务接待的饭局上,矿泉水装茅台、发票明细李代桃僵,凡此种种,如何监管?
当小众化的公务接待晾晒在大众化的无缝监督中,“一杯酒等于一顶乌纱帽”的时候,那些“酒君子”们在端起酒杯时就不得不掂量掂量,孰轻孰重。严格的禁令加之于精准实施,方能避免禁令流于形式,才能真正勒住公款吃喝缰绳。(黄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