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中外学者话长征】坚守是对信仰的最好承诺

发稿时间:2016-09-22 15:21:00 来源: 人民网-观点频道 中国青年网

  9月21—22日,“聆听历史回响,思考中国奇迹”——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中外青年学者交流活动在江西省瑞金市隆重举行。在走访中有两个故事令人印象深刻,两位女主角并不名声显赫,但她们的事迹却让人涕泗横流。

  一位是军嫂陈发姑。1934年10月,陈发姑的丈夫朱吉薰随红军长征离开瑞金。丈夫走后,陈发姑每年打一双鞋,等着丈夫回来。然而年复一年,草鞋打了一双又一双,可是丈夫没有回来。陈发姑始终不愿相信丈夫早已牺牲,她坚信丈夫一定会回来,“他相信革命,我相信他”。直到2008年,陈发姑等了75年,打了75双鞋子,以115岁高龄去世。

  一位是女军人伍若兰。伍若兰22岁入党,是朱德的妻子。1929年红四军从井冈山下撤到寻乌,在圳下村遭遇敌人突袭。为掩护朱德和红四军军部顺利撤离,她率警卫班断后,不幸受伤被俘。国民党反动派想方设法逼她投降,但她宁死不屈,牺牲时年仅26岁。

  “青山依旧在,不见儿郎归。”什么是坚贞不渝,什么是死心塌地,陈发姑用一生给出诠释。而伍若兰,则用短暂的生命书写出牺牲的大义和信仰的高洁。这就是那个年代的人的选择,为了理想信念可以奋不顾身,为了理想信念可以坚守终生。“没有理想,红军连一千里都走不了。”长征是一曲理想主义的高歌,正是因为革命磨难和长征考验,坚定的理想信念成为一脉相传的党性基因,成为底蕴深厚的中国气质。

  一位革命烈士说得好,“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未经考验的信仰不足以成其为信仰,未经付出的理想不足成其为理想。坚守,是对理想信念的最好承诺。于我们而言,对理想信念能做到什么,愿意付出和牺牲什么?回望历史,有着不计其数的答案,放眼未来,则需要我们用勇毅行动认真解答。(李斌)

责任编辑:李晓伟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