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毒食品流入市场”凸显监管乏力

发稿时间:2016-07-27 10:20:03 来源: 河北新闻网 中国青年网

   餐桌上的香肠、凉皮、皮冻,来自臭气熏天、苍蝇遍布的黑窝点;工业明胶、工业大粒盐化身“佐料”。近日,辽宁营口警方破获系列有毒有害食品案件,查获6000多公斤有毒有害食品。然而,这只是冰山一角。黑加工点的背后,是价值近亿元的工业明胶流向全国8省数百个市县(区)镇。(7月26日 新京报)

   在国家卫计委公布的食品添加剂“黑名单”中,工业明胶榜上有名。其中的有毒重金属铬容易进入人体,蓄积后有致癌性。专家表示,工业明胶用肉眼很难分辨,铬等重金属一旦进入身体就容易沉淀在血液骨骼中,很难排出体外。

   2013年以来,仅营口地区涉案犯罪嫌疑人就购入了5吨工业明胶,其中1.4吨被制作成数十万公斤有毒有害食品,销售到市场,且从未被查获。从13年到16年,有毒有害食品“畅销”3年无人管,不禁让人质疑,监管部门哪去了?

   生产有毒食品的黑窝点纵然可恶,但是这些有毒有害食品生产销售、流向市场的背后,却是工商、食药监等多个部门各司其职却都有缺位的结果。对于一些小的黑作坊,有些监管人员觉得一个小黑窝点掀不起什么浪,暂时漏了也没什么,等一轮严打再打击也来得及,“不约而同”错过的结果,就造成这些“黑窝点”如同牛皮癣般顽固再现,有毒有害食品大肆流向市场。加之一些县区食品药品监管人员年龄偏大,人手不足,技术手段落后,检测资金有限,无法适应严峻的监管形势,更使得情况变得愈加糟糕。

   食品安全大于天,毒食品流入市场凸显了监管漏洞。相关部门一定要提升基层监督能力,推动社会共治,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同时要调动大众对食品安全监管的积极性,要充分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降低消费者维权门槛和维权成本,对举报问题食品的消费者,要有奖励机制,落实“问题食品假一赔十”的规定,既惩戒违法生产者,也让消费者从中获益。政府监管和老百姓参与结合起来,百姓餐桌安全才有保障。(牛石静)

责任编辑:李晓伟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