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千人送别”市委书记,争议背后的是与非

发稿时间:2015-07-22 15:53:00 来源: 人民网 中国青年网

  排长队、拎鸡蛋、喝米酒、相拥涕泣……日前,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原赣州市委书记史文清火了,原因是他在赣州离任前,得到了上千人的送别。针对网友的关注,多名送别者告诉南都记者,送别是他们得知史文清离开时间后自发组织的,目的是表示感谢。

  中国青年报发表李劭强的观点:“千人送别”的场景,引起了舆论的选择性解读。虽然,有图有现场,但公众解读依然多样:有人将其解读为鱼水情深,依依不舍;也有人解读为刻意组织,现场表演。这种反差恰恰是舆论领域的常见现象: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先站队,先亮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但不对现象作深入分析。至于真相是什么,判断是否严谨,人们并不在意,他们在意的是:我站队了。任何事情都可以质疑,质疑是人们获得真相的最好途径,质疑也是一种沟通,有助于形成共识。但是,质疑的前提是实事求是,是全面占有信息,如果没有可靠的依据,只凭感觉去质疑,就会成为怀疑一切的虚无主义——任何事情都是假的,所谓真相不过是假象。而质疑的行为也会成为个体表现自己的一个捷径——只要怀疑一切,不相信一切,就似乎可以表现出独立思考的一面。当站队时,人们最在意的是,自己的观点是否是胜利的一方,而不是真相是什么,观点是否立得住脚。

  小蒋随想:一个地方的领导干得究竟如何,有没有真心为群众办实事,其实只有当地群众最清楚。如今某些网民对异地官员的品头论足,则时常是隔着千里,不知道内情,只根据个人“想象”去质疑和吐槽。不可否认,确有某些干部善于作秀表演、喜欢搞虚假政绩,最终败露收场。但据此“以点盖面”、随意对其它干部做“有问题推定”,能说理性?“千人送别”引发不同的社会反响,还说明公民权利意识进步正在改变传统的官民关系。一些人觉得,即便干部真干得不错,百姓也没有必要对官员“感激涕零”,因为这本来就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一些群众做出“感恩”性的表达,颠倒了“人民公仆”与“国家主人”的关系。而在一些基层百姓看来,干部为自己解决了实际困难,拿些土产感谢,离别时送行,是人之常情,碍着旁人啥事?两种观点,不能说孰高孰低、孰对孰错,其实是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得出的差异性观点。至于“千人送别”是不是“被自发”,也不是由看客们说了算的,真实情况还得听当地群众的。

  “与王林合影”就该有受嘲讽的“雅量”

  背景:这两天,某作家的一篇《跟王林合影的人不该被嘲笑》风传网络,将“气功大师”王林的话题推向另一个维度。他认为与王林合影的每个人,无论是官员、巨商还是明星,都没有被嘲笑、污蔑的必要,所有去见王林的人,都是对生命本身有好奇的人。

  新京报发表潘采夫的观点:我无意对该文章进行批驳,但对文中一个观点感兴趣——“一个国家的智力底线,是社会的宽容能力和理性判断力”,认为各阶层互撕才是一个缺乏最基本科学常识的下流社会。这个说法让我想起一段历史,想起了王林和他的前辈们,想起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特异功能热、气功热。当时严新、张宏堡等“气功大师”名动全国,享受信众如云的荣耀时,无名之辈王林不过借他们春风,刚刚走出监狱。严新号称用意念降雨扑灭大兴安岭火灾,人们深信不疑。十年之后当思我,举国欲狂欲语谁,回顾那段历史,一个还处在发展饥渴与焦虑困境中的国家,对一群搞江湖骗术的气功师顶礼膜拜,这也说明,智力底线不是宽容的问题,实为是否普遍具备科学常识的问题。若论分量,张宏堡的“朋友圈”可比王林高多了,王林甫一公开就被识破,显示了经过三十年的开放一个国家智力底线的进步,民众的独立判断能力已不可同日而语。王林这样一个靠吹牛行走的江湖骗子,在大众透视下还原滑稽的小丑,他和那些一脸虔诚地与他合影的人,一起在舞台上接受嘲笑,这不正是观众的正常反应吗?看衣冠楚楚的大人物出丑,难道不是喜剧的应有之义吗?如果全场观众对着舞台上可怜的弱势群体哈哈大笑,那才是下流行为吧。

  小蒋随想:那些曾经和王林合影的明星、巨贾、官员,真的对王信得“五体投地”吗?恐怕,他们更多是怀着别人都去“拜”,咱也去凑热闹的从众心理,以及“宁信其有,反正无害”的试试看心态。既然去“拜”,那么大家合个影也在情理之中。骗子王林也正是利用这一点,和名人合影越多,名人效应越强,名人再替他“广而告之”,将他衬托地愈发“神通广大”。在某种程度上,王林深谙“借力使力”,又将别人的“能力”佯装成自己的,达官贵人们也在这圈中相互“借力”,这也是其政商圈子的“凝聚力”所在。一些明星、巨贾、官员曾经在“大师圈”中混迹沾包乃至不当得利,如今随着“大师陨落”受点贬损,也算是自食其果。何况,作为公众人物,就是要面对舆论的炒与喷,这点“雅量”应该有。(蒋萌)  

责任编辑:杨丽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