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上作了重要报告,不仅总结了过去五年来的工作,也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和新举措,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明确指出这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不仅对于下一阶段中国经济工作提出了建设目标,也为制造强国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砥砺奋进,成就五年发展耀眼答卷
过去的五年,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经济发展稳步向前,工业增长企稳向好,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对国民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支撑作用。一方面,中国工业发展顶住了内外压力,逐步实现企稳回升态势,保持了较快增速,工业规模持续扩大。2016年,工业增加值达到24.8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工业产品出口达到1.99万亿美元,占全球1/7,位居全球工业品出口国首位,不仅实现了对国内经济的有力支撑,并增强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信心。另一方面,伴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深入,按照“三去一降一补”的要求,工业发展结构持续优化。2016年规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增长3.2%,增速比上年回落0.1个百分点,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3.8天,比上年减少0.4天;资产负债率为55.8%,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52元,比上年下降0.1元。与此同时,包括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航母、大飞机等在内的一批重大制造业创新成果取得突破,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无线移动通信、核心元器件、高档芯片和基础软件等一批重大专项开始启动。此外,在“一带一路”等战略推动下,制造业“走出去”步伐加快,2016年中国制造业对外投资310.6亿美元,占对外投资总额的比重从2013年的9.6%上升到18.3%。
审时度势,迈入历史发展新时代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依然乏力,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全球政治经济秩序重塑因素持续积聚。在此背景下,如何对国家发展阶段变化做出科学研判,不仅关系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取向,更关乎国家未来发展走向。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等一系列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要论断。这些科学论断直接明确地概括了中国发展阶段的历史性转变,使全国上下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迈入历史发展新时代,站在历史演进的关键点,作为国民经济的核心支柱,中国工业发展也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跃升阶段,而应对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攻坚压力依然较大。中国工业如何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结构优化,如何激活经济发展潜力,如何提升自主核心创新能力,如何促进形成更高水平的发展方式等等,这些都是新时代中国工业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这一阶段要完成的历史使命。新时代的中国工业应立足国内发展实际,紧紧把握住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织的发展新机遇,牢牢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不断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更好质量、更高效率、更强动力,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创新引领,探索经济发展新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作为国家创新能力最为集中的经济部门,推动工业领域创新能力的提升,直接决定了国家整体创新能力的发展水平。中国工业的创新能力提升首先要明确自身的创新使命,以创新引领发展,牢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以创新能力提升支撑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次,创新为发展,发展要创新,要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根植创新发展基因,激活创新发展动力。再有,加强制造业创新能力的顶层设计,形成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发展环境和整体氛围,激发各领域、各层面、各类型创新主体放开手脚,大胆创新、大胆实践。同时,要激发创新要素,积聚创新资源,提高创新效率,对标全球一流创新强国,强化前瞻性、引领性、原创性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加强理论与实践双向互动反馈,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形成创新生态系统。最后,切实做好鼓励创新的保障工作,重视人作为创新第一资源的作用,形成鼓励创新的包容机制,提高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既要提供广阔的创新发展空间,也要做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待遇保障。
逐梦复兴,建设现代化制造强国
回顾历史,从新中国成立之时的百废待兴到如建立起部门齐全、能力一流的工业体系,中国工业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等艰辛奋斗历程。“1957年计划产量,自行车55.5万辆、火柴1270万件、烟卷470万箱……”,这些“一五”期间重要的工业生产任务与当前中国工业的发展成果相对比,足可以让任何人感叹,建国以来中国工业发展的辉煌成就和其中的心血汗水。放眼未来,从十九大开始,中国进入到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是制造大国,只有率先建成现代化制造强国,才能为强国目标的完成提供坚实保障。近年来,“中国制造2025”全面实施,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等一系列举措正逐步助推中国向制造强国的目标迈进。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下一步中国将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三大方向强化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六大领域培育新增长点,逐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制造业生态系统。同时,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将进一步增进全球福利,以更多更好的优质产品满足各国需求,分享中国制造成果。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制造任重道远。面对迎面而来的历史机遇和挑战,中国制造必将一往无前,扎实建设现代化制造强国,勇攀全球制造高峰,以更为自信、更加开放的姿态,共创发展新时代,共享发展新成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北京政研室主任 张亚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