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文章开头,“学习大军”想给各位看官分享一则故事:在一次原子弹爆炸失败后,为了找到真正的原因,必须有人到那颗原子弹被摔碎的地方去,找回一些重要的部件。这时候有一个人说道:“谁也别去,我进去吧。你们去了也找不到,白受污染。我做的,我知道。”于是,他一个人走进了那片地区,那片意味着死亡之地。他很快找到了核弹头,用手把它捧着,走了出来,最后证明是降落伞的问题,但是他也受到了强烈的核辐射,最后因辐射而去世。他隐姓埋名三十载,留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句话却是:“不要让人家把我们(中国)落得太远。”或许有的人已经猜到,这个人,便是我们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无论在哪个历史时期,都有无数共产党人坚守着伟大的理想信念,为了国家的发展,为了社会主义的建设,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艰苦奋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正是有了他们,我们才能取得如今的辉煌成就。一直坚守在太行山扶贫攻坚和科技创新最前线,始终坚定理想信念,被太行山人民亲切地称为“太行山新愚公”的李保国同志,便是其中一位。6月1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11版,以整版篇幅刊发报告文学《你的幸福我包了》,讲述了李保国的故事。6月12日下午,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也于近日对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李保国同志35年如一日,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长期奋战在扶贫攻坚和科技创新第一线,把毕生精力投入到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事业之中,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彰显了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事迹感人至深。李保国同志堪称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要学习李保国同志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自觉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太行山上的新愚公。在批示中,习近平赞誉李保国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翻开李保国同志的履历,我们发现,1981年李保国从河北林业专科学校(后并入河北农业大学)毕业,响应学校号召走进太行山,来到邢台县前南峪村,投身到小流域立体开发项目中。从此,他便与太行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随后的30余年里,他始终坚守着这片土地,从未离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当时,前南峪村的山地土壤资源差,年年种树不见树,年年造林不见林。李保国没日没夜的奔波于各个山麓之间,废寝忘食地分析研究各种数据,寻求破解之道。村民们给他起了个外号:“李疯子”。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李保国创造了太行山低山片麻岩区“聚续”生态农业工程技术,使前南峪村的8000亩荒山秃岭变成“太行山最绿的地方”,森林覆盖率90.7%,植被覆盖率94.6%,获得联合国“全球生态五百佳”提名。山区绿起来以后,李保国又开始了对发展经济林木的探索。30多年来,通过不懈地努力,他直接帮扶村庄40多个,带领了10万农民脱贫致富,使山区增收35.3亿元。直到去世的前一天,他还在石家庄主持了产业技术创新与示范体系建设的验收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李保国用他的科技之手,完成了在旁人眼里看似最不可能的任务,点亮了前南峪村的生态经济,打赢了一场漂亮的扶贫攻坚战。
共产党人的好楷模。习近平在批示中指出:“李保国同志堪称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新时期共产党员标准有三,一是坚持理想信念。李保国始终坚定不移的把太行山区生态治理和群众脱贫奔小康作为必生追求,矢志不渝,从未放弃。二是坚持勤奋学习。35年来,李保国每年深入基层200多天,每一天他都在干中学,学中干。不管是生态的、土壤的、肥料的、栽培的,还是生理的、分子生物学的,样样他都努力学习,为的就是让自己的知识更广博,从而更全面更深入更细致地研究太行山区生态治理和经济开发技术。46岁时,已是博士生导师的他,又开始读起了经济林学博士,这在全国的博士生导师中屈指可数。三是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始终不渝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李保国有一句名言:“脱贫为科研出题,科研为脱贫解难。老百姓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常年野外的风吹雨打,让他面色黝黑。他曾自嘲是全国最黑的教授,但在农民眼里,他却是最美的“农民教授”、最博学的“科技财神”、最可爱的“李疯子”、最可敬“太行山新愚公”。他用尽毕生的精力,让千万山岭披上了绿装,让千万农民脱掉了贫困的帽子。习近平曾多次强调:“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学习先进典型,学习身边榜样。”李保国,作为8700多万党员中的一员,身体力行地向我们阐述了一个合格的共产党人想做的事、该做的事、要做的事。毋庸赘言,他是新时期共产党人当之无愧的好模范、好楷模。
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习近平强调:“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要学习李保国同志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自觉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通过李保国的先进事例,我们看到的是一位优秀知识分子“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高尚情操。在批示中,习近平也对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都提出了最简单而明确的要求——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还记得2012年11月15日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曾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知识分子作为民族的脊梁,始终走在发展探索的前列,始终站在知识的尖端。顺党意,顺民心,为党为国为民奉献智慧,才能有前行的动力和丰硕的成果。习近平曾一再强调要“以百姓之心为心。”知识分子唯有亲近百姓,造福百姓才更有可能。脱离中国实际,脱离百姓需求,就难以成大器。李保国,这位“愿意累在为老百姓的幸福上,不愿意累在名利上”的知识分子,正是这句话最好的写照。面对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们必须再接再厉,必须向全国各个行业的“李保国”们学习,刻苦奋斗,使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百姓,真正地成为人民群众的好公仆、优秀知识分子。
从先进模范牛玉儒,“最美村官”张广秀,司法改革“燃灯者”邹碧华,再到“太行山新愚公”李保国。从习近平的批示中,我们看到的是他对于这类先进人物的赞扬与推崇,更能看到他对祖国新一代建设者们的要求与期待。中国巨轮在行驶的过程中,曾经涌现出了一大批“邹碧华”、“李保国”。正如歌曲《千秋家国梦》中所唱:“你说吧,要我等多久,把一生给你够不够。”这是何等的情怀!他们怀抱着“以身许国”的坚定理想信念,在各自的领域奉献出所有的时间与精力,或许他们的名字并未被世人所铭记,但正是由于他们的付出,才有了中国现在的兴盛。作为国家的建设者,我们每一个人,都该牢记这份理想信念,都该从中学到些什么。(学习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