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学学“太行新愚公”的“三股劲”

发稿时间:2016-06-13 13:38: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列子·汤问》中的寓言故事里,“愚公移山”矢志不移、至死不渝、子孙相继、久久为功的精神品质传承了上千年。如今,“农民博导”李保国,用生命与行动诠释了优秀共产党员务实为民、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高贵品格,在太行山上、在百姓心中,矗立起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学习李保国,就要学学他身上的“三股劲”,使“太行新愚公”的精神赓续传承。

  对群众有“亲劲”。“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对群众的亲疏远近,是检验党员干部是否牢记誓言、践行宗旨最好的“试金石”。愚公移山,为的是出入顺畅,走出大山创造美好生活,这是众人所盼。作为一名农家子弟,李保国始终把党和人民的需要当成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改变山区“旱、薄、蚀、穷、低”的面貌付出了全部心血。一句话,一辈子,他用生命与行动,回答了“我见不得老百姓穷”的誓言命题。学习李保国,就要学他对群众的“亲劲”,万千名誉,抵不过“只图太行山的老百姓能早一点过上好日子”的朴实情感。党员干部应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把心放在群众上,常问群众冷暖悲欢,常听百姓唠叨抱怨,肩挑为民之责,背负民生之任,在为民的行动中实现价值、创造业绩。

  抓工作有“愚劲”。“立志不坚,终不济事”,愚公之“愚”,就在于那份即便风烛残年之躯,也要铲除太行、王屋两座大山的韧劲。而李保国,同样具有愚公求生存、谋发展的“愚劲”。他30余年扎根太行,只为让乱石堆积、杂草丛生的荒岗野岭变成“太行山上最绿的地方”;他常年累月奔忙在技术推广的第一线,把学术做到田间地头,只为让群众在实践中成为“技术把式”,走出一条科技扶贫的新路。正是凭借李保国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如今昔日荒岗已披绿,秃岭也“生金”。作为党员干部,抓工作就得有这么一股“愚劲”。看准了的事情,任尔东西南北风,都要百折不挠、一往无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确定下的目标,就要一环紧着一环拧,一锤接着一锤敲,善做善成、有始有终。

  干事业有“疯劲”。“天下之事,行之贵力。”力从何来?力来自于拼,力落脚于干。愚公移山的成功秘诀,在于一个“干”字,不怕困难地干、率先垂范地干、持之以恒地干。李保国有一个“李疯子”的绰号,只因他“山当餐桌地当炕,躺在地上啃干粮”,甘愿放弃优越的工作环境,扎根农村当“教授”、做“财神”;只因他羊肠险径上勇探索、乱石荒坡旁有担当、整地爆破中敢挺身,无论艰难险阻,他近乎“疯狂”地扎根在基层、奔忙在一线。党员干部干事业,就得有李保国的“疯劲”。面对艰苦环境,要沉心静气、甘于奉献;面对改革困局,要敢闯敢冒、敢拼敢赢;面对责任使命,要敢于担当、勇于担责。

  丹青难写是精神。逝者已逝,英灵未远,精神永存。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踏寻李保国的精神足迹,对群众亲、抓工作韧、干事业拼,在实干苦干、履职尽责中对标看齐、践行誓言。(江 宇)

责任编辑:杨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