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国生前是河北农大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把太行山区生态治理和群众脱贫奔小康作为毕生追求,每年深入基层200多天,让140万亩荒山披绿,带领10万农民脱贫致富。李保国去世后被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他的先进事迹被媒体广泛报道,引起热烈反响。(6月12日 新华社)
李保国是农民的儿子,最看不得农民受穷;李保国是科研精英,最喜欢用所学为农业生产解难;李保国是党员,愿意永远服务于人民。我们追慕李保国、敬佩李保国、学习李保国,更要做自己本职工作上的“李保国”。
李保国把山区生态治理和群众脱贫致富当作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责任田”,躬耕35年,须臾不懈,终于在巍巍太行上培植出一丛丛绿色奇迹,演绎出一幕幕脱贫致富传奇。作为追慕者、学习者,我们或许不能像李保国一样战斗在高山上、战斗在脱贫第一线,但我们同样有一块儿属于自己的“责任田”——本职工作。在自己的“责任田”上像李保国一样呕心耕作,便是我们最应该做也最值得做的事。同时,这也是对英雄李保国最大的告慰和最好的祭奠。
本职工作,每天都做,最熟悉不过。但在重复、重复、再重复的过程中,我们可曾想过如何在重复之中寻求创新?如果没想到,就请看看李保国,他建立了全国第一家红树莓组培中心,计划3年实现年产1000万株幼苗;他开发了干旱山区高效循环利用技术,使山地效益达到平原良田的1.4倍以上;他牵头成立了核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苹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盟的集中生产区域和龙头企业总数均超50个。如果想到了,也请看看李保国,见贤思齐,找找差距,求求突破。
在本职工作中累了、难了、愁了,更要看看李保国。一年365天,李保国200多天深入基层,为了给太行披绿、让农民致富,他舍小家顾大家,硬是离开城市里舒适的家,以穷乡僻壤为家、以山林沟岭为家、以奔行的越野车为家。和李保国相比,我们在本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算得了什么?将李保国这样的“钉钉子精神”学到手,何愁千辛万苦、何惧有坚不克?
以李保国为镜,做本职工作上的“李保国”,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如此,你我都是“李保国”。(焦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