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回望烽火岁月 勿忘抗战老兵

发稿时间:2015-08-31 16:13: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对于中国人民来说,1945年8月15日,当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那一刻,杜甫的这句诗最能契合人们的心情。“涕泪满衣裳”这样喜极而泣的背后,包含着无数优秀中华儿女的拼搏和牺牲。

  不容置疑,这些优秀的中华儿女是历史功臣,是英雄豪杰,是祖国的荣光。卢沟晓月尚在,石狮弹痕犹新,但如今的他们已是期颐之寿,那爬满皱纹的脸上,仿佛还残留着依稀的硝烟;那步履蹒跚的背影,仿佛还呼应着冲锋的号角……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我们回望烽火岁月,理直气壮去肯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贡献的同时,也切勿忘记幕后英雄——抗战老兵,关怀他们是历史正义的迫切需求,一个忘记英雄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忘记他们和抹去历史一样可耻。

  据统计,截至2014年10月,浙江健在老兵登记在册的约400余名,平均年龄是91岁。“我爱我的祖国”,“我们不怕死,就怕被遗忘”,“期盼认可胜过衣食无忧”,“活着是为了死去的人说话”……年纪普遍超过90岁的老兵们,有人是看不见,有人是听不清,但他们却有着这样几近相似的心声,在花样年华投身抗日,在耄耋之年心系祖国,渴望得到世人的普遍认可。

  现实中,许多抗战老兵不但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未被肯定,精神上得不到抚慰,且晚年老无所依,物质上亦缺乏帮助。九十多岁的陈士麟就是这样一位晚年困顿的抗战老兵,在抗战时期他曾凭独特的“听风”本领干掉了敌占区武汉的伪市长,但此后长达30余年的时间内,他都独自蜗居在昆明一个公厕旁的幽暗小屋里,直到后来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才住进老年公寓。

  遗憾地是,并非所有的抗战老兵都能像陈士麟一样最终能得到社会援助,其中一部分无名英雄至今仍面临生活的困境,坎坷度余生,他们中多数人呆在农村,有的没有退休工资和医保导致生活拮据,有的丧失劳动能力无任何收入,有的面临健康问题,存在不同程度的耳朵重听、手脚残疾、老年痴呆等情况,这个特殊的群体亟待社会的关注,不要让这些为民族流过血的英雄在沉默中远去……

  光阴似箭,在世的抗战老兵人数锐减,社会需要做的是拼命与时间赛跑,努力寻访被遗忘的无名英雄,联合社会各界资源,为抗战老兵送去应有的关怀和敬意。目前,社会上“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者数量在持续增长,他们是来自民间的“草根”,但他们以自己的热情,自发组织起来寻找抗战老兵,向老兵们伸出援手。然而寻找老兵的过程并不容易,有限的线索已经被岁月侵蚀得支离破碎,很多次,他们费尽周折问到一个老兵下落,而对方却已过世。为了减少历史的遗憾,今后我们应该将更多关注的目光投向抗战老兵这个群体,记录民族英雄的故事,还原历史事实,再现抗战全貌,正视过去,拥抱未来。

  日前,民政部、财政部、国家卫计委等多部门出台了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金等一系列关爱、慰问抗战老兵的政策措施,加上之前确定的抗战老兵参加受阅、习近平总书记为抗战老兵代表颁发纪念章等,这充分意味着中央也正在用实际行动表明凡是为民族和人民流过血、出过力的,永远不会被忘记。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铭记抗战历史,不是为了延续曾经的仇恨;纪念抗战胜利,不是为了沉湎过去的荣光。寻访抗战老兵,致敬活着的纪念碑,为的是让我们、我们的子孙后代饮水思源,时时用以鉴今、用以资政、用以育人,不断发掘和发扬民族精神,激励国人只争朝夕、跌宕前行的信心和勇气,推动中华民族的巨轮长风破浪,直济沧海!(木岚歆)

责任编辑:杨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