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中青网评 >> 正文

【大家谈】党的历史是创新的历史

发稿时间:2016-06-30 10:29:00 作者:李晓伟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铭记光辉历程 奋斗民族复兴”系列评论之三:

  作始也简,将毕也钜。95年风雨兼程,中国共产党从嘉兴南湖飘摇的红船启航;95年拼搏奋斗,曾经弱小的党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强有力的领航者,撑起了亿万国民的家国梦,描绘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瑰丽图景。

  丰功伟绩的背后,是共产党员的信念与担当,是开拓与进取,更是共产党员95年始终不渝的理论和实践创新。

  可以说,党自诞生的那刻起就与“新”结合在一起。近代以来,民族危亡,农民、开明地主阶级、维新派以及革命派虽然救亡努力试遍,虽仁人志士万颗头颅落地,却依然难挽大厦之将倾。找不到出路,一时间整个国家成为了鲁迅先生笔下那“无声的中国”,苦闷折磨着国人。“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自诞生起,党在自身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创新,带给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新意”,带来了生机与希望。

  党的历史是接续创新的历史。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整个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是一个持续创新的过程。1848年,在相隔万里的英国马克思主义正式诞生,漂洋过海数十载后,十月革命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但马列主义是舶来品,它必须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真正指导中国革命。建党之初,年轻的党犯过教条主义的错误,先是在大革命中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主动放弃了革命领导权,导致共产党员几乎被赶尽杀绝,后又在土地革命时期出现左倾错误,直接攻打大城市,第五次反围剿中又“全面出击,硬打硬拼”,致使工农红军损失惨重,被迫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建党之初的教条主义错误带来的是血的教训,更启发我们党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本国实际相结合,用新实践、新内容、新语言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95年岁月峥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这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的继承,也是创新性的发展,这些指导思想引领着党和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胜利。

  因为有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面对日寇的侵略,国民党内出现了“速胜论”“亡国论”论调,但我党就有“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的独到战略眼光;解放战争中虽然敌军数量是我们的三倍,但我们只用三年就赶跑了国民党反动派;建国后,我们创造性地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不照搬苏联模式,坚持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因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是因为我们所走的每一步,都结合着中国的实际,都坚持在实践基础上走创新之路,中华民族才能在今天越来越接近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创新思想贯穿到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一系列新思想新实践,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更高层次上体现了治标与治本、制度与法治、治国与治党、中国与世界等的逻辑贯通,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中国梦征程有了更有力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习近平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创新贯穿了党的历史,贯穿了整个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现今,我们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的起点,十八届五中全会更将“创新”置于五大发展理念首要地位,党的接续创新精神必须传承下去,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中国青年网评论员 李晓伟)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铭记光辉历程 奋斗民族复兴”系列评论:

一、中青网评:党的历史是革命的历史

二、中青网评:党的历史是奋斗的历史

责任编辑: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