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正式解除对伊朗的大部分经济与金融制裁措施,伊朗时隔三十多年再次融入到西方主导的政治与经济体系之中,这不仅解除了伊朗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束缚,也在重新塑造中东的地缘格局。当然,对伊朗的制裁不会在一夕之间解除,但这的确是1979年以来美伊两国关系回暖的转折点。如此,既构成了奥巴马的重大外交遗产,也让中东格局进入未知的航道。
持续十几年之久的伊核问题通过谈判的方式拆除了冲突的引信,这一协议堪称大国治理的重要典范。对于伊朗这样高度依赖外部市场的国家,经济制裁,尤其是金融制裁的后果还是非常严重的。伊朗总统鲁哈尼上台之后,伊朗改变了与西方“硬顶”的做法,伊核谈判也得以重启。当然,换个角度说,伊核问题本身也是美伊之间持续敌对状态的结果,最终保障伊朗安全的是融入到一个可预期的国际经济与安全体系。
伊朗是个“半全球化”的国家,其贸易与财政主要依赖石油出口,而制裁大大压缩了伊朗的石油生产与出口的能力,尤其是美国的金融制裁让伊朗的石油难以进入结算体系,这对产油国来说都是莫大的束缚。伊核协议“执行日”之后,伊朗与国际经济体系之间的对立逐渐消解,石油美元的环流也会得以重建,伊朗高达上千亿美元的海外资产也将逐步盘活。伊朗有可能巩固自己的财政与货币体系,稳定本国经济。
与解除制裁同时的是美伊互相释放了对方的囚犯,也为两国关系的解冻增添了一把火,也消除了伊朗扣押美国士兵带来的紧张气氛。
伊核协议能够达成并且开始“执行”,意味着中东地缘安全结构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伊朗不仅可以进入国际经济体系,而且获得了介入地区安全事务的合法性。伊朗石油在未来一年日产量可能会提高100万桶,进一步加剧目前石油供给过剩的问题,石油期货价格进一步下挫。更重要的是,美伊之间的接近,不仅是两国温和派合作的结果,也将改变美国与中东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美国与沙特、以色列等传统盟友之间的关系。奥巴马改变了美伊之间三十多年的对立,留下了“和平总统”的好名声,但是中东的地缘格局却进入未定的航道,会不会如当年伊拉克撤军一样留下难解之题呢?
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说,中东进入了二三十年来的大变局,而美伊关系的改善似乎也是美国“金蝉脱壳”之举。中东诸国个个心怀不满,彼此难容,“和平总统”能否给中东留下和平的框架呢?也许时间会给这次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更加公平的定位。(孙兴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