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欧洲央行宣告“沦陷”

发稿时间:2014-09-07 11:32:44 来源: 北京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9月4日,欧洲央行召开一月一度的货币政策会议,通过了降息的决定,并宣布可能直接购买金融资产。此举标志着欧洲央行继日本、美国和英国三家之后,“沦陷”入“印钱央行”之列。

  央行自己拿钱买东西这件事,一般是非常忌讳的,因为事关通货膨胀。经济中每一部分都需要约束,否则就会带来负面效果。失业过多社会就会乱,股价过高泡沫就会来,财政过于慷慨就得多收税或者多借债。央行作为“印钱机关”,掌管经济体内货币量。如果哪天印顺手了,不管不顾可劲儿发,那么首先商业银行手里会收一把“央妈”放出来的钱;商业银行财大气粗了,对企业和个人也眉开眼笑,往外不断放贷款,同时利息还低。大伙儿一瞅:既然有钱,那就多买点东西吧。可有个问题:东西只能产这么多,怎么能满足这拔地三尺的需求呢?——只能提价了。一件两件提价,那也就是个别商家矫情;所有东西都贵,而且还持续时间较长,那就是正儿八经的通货膨胀了。学者们把这个账算得特别清楚:从长期来看,所有通胀都是央行乱发货币引起的,发多少涨多少。美国顶尖的经济学家弥尔顿·弗里德曼写了厚厚一本书,专门来说这个问题。真实案例大家多少也都听过,比如津巴布韦,之前有一阵开足马力印钞,导致物价如火箭升空,一年几万倍地涨。2008年,津巴布韦发行面值5000万的巨钞,购买力仅面包三片。

  既然如此,央行为何还要印钞?尤其是在美欧日这些经济治理排名全球前列的国家、地区,怎么也会捋起袖子来干这档子事儿呢?

  简单说,是为了短期刺激。尽管央行超额增发货币这件事中长期很可能引发通胀,但短期内能够提振经济增长。大家手里钱变多之后,一时看不到经济全貌,觉得自己真的是“有钱了”,开始多买,就把惨淡经营的企业给弄红火了。这基本上相当于喝酒喝大了,如果经济体格还行,酒醒了但是那股劲儿还在,那么萧条就算救了过去。央行再亡羊补牢,把多印的钱收回来,就算完成了一轮救助。

  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不比以往小打小闹,伤到了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根本元气,以至于经济病态成了“新常态”。美国消费不振,法国产出下降,意大利物价低迷,日本久衰不振。主要央行为了力挽狂澜,打光了弹药,降息之类的常规武器都用得透透的。美国、日本的政策利率已经趴在“零”附近很多年。欧元区甚至连负利率都祭了出来。也就是说,商业银行把钱存到央行那里,非但没有利息,还要倒贴钱。可就算这样,商业银行还是不愿意把钱拿去放贷款。原因也很简单:央行再耍流氓,钱也少不了几两肉;但是贷款放出去,借款企业要是被危机埋了,那损失就大发了。这种想法代表了银行界的共识。既然常规武器不奏效,就只能解禁“大杀器”,通过直接在金融市场上购买资产的方式来增加货币供给。日本率先动手,美英跟进,由是“量化宽松”盛行天下。

  其实,欧洲央行在量化宽松方面是非常非常谨慎的。欧洲央行缔结之初,就把“控通胀”列为唯一目标。如果通胀有上窜迹象,那么就算伤害经济也要把物价摁下去。2011年欧债危机大浪滔天之际,前任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完成高难度动作,连续两次加息来对抗通胀。欧元区GDP毫不犹豫,直奔负增长而去,到2013年才算缓过来。由此可见欧洲央行的保守。

  可即便是这样的一家央行,也开始要量化宽松了。欧洲央行计划10月开始动手,具体买多少还没说太清楚。有消息称三年内会买5000亿欧元的资产。相比美国和日本,规模小多了,显得有点扭扭捏捏。这也符合欧洲央行一贯“动作慢、幅度小”的决策风格。现任行长德拉吉希望能够借此有效刺激企业投资。

  欧洲央行这一步发人深省,值得我国引以为鉴。金融危机发端于美国,传导到欧洲。德法意西各国政府通过财政刺激来扶持企业,到头来体力透支,政府自己还债困难,就爆发了大面积的主权债务危机。欧债危机乌云逐渐散去,但实体经济仍不见好转。政府大病初愈,无力振兴产业。最终,经济体中的债务需要央行货币化的方式来接盘。这一链条,几大发达经济体都走过,而中国也有可能未来以某种方式来走。2009年为了对抗金融危机,政府大力刺激,导致现在地方欠了一屁股债,成为重大系统性风险。如今经济下行,政府无力也无心刺激,情景与欧洲几乎如出一辙。所以央行以某种数量化的方式来承接这些债务,可能势所必然。具体形式上,会带有中国特色,但这一链条,怕是避不过去。我们只能祈祷经济景气能够快速恢复,结构调整再快一些。否则央行“大杀器”一动,大家就都不能淡定了。(齐岳)

原标题:欧洲央行宣告“沦陷”
责任编辑:褚津笙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