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岩、双截棍,这些以前在学校眼里的高危险运动项目,如今成为了学校特色课程。昨天来自朝阳区教委的消息,朝阳实验小学为了从小培养有阳刚之气的“爷们儿”,特为男生增设了足球、攀岩等7门“男子汉”课程。 (12月5日《新京报》)
现在的男生,性别错位已经相当严重,越来越多的男生乏阳刚之气,校园少了纯“爷们”,多了“娘娘腔”。这样的现实,不但让教师们担忧,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现在,北京市朝阳实验小学为了从小培养有阳刚之气的“爷们儿”,特为男生增设了足球、攀岩等7门“男子汉”课程,此举值得称赞。
但是,如果没有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仅凭学校一厢情愿,“男子汉特色课”恐怕行之不远。且不说家长如何重视孩子的分数,在学生安全压倒一切的思维下,学校开展危险性颇高的“男子汉特色课”,就缺乏足够的底气。我们知道,现在学校有两大任务,一是学生成绩,二是学生安全。很多时候,学生的成绩倒在其次,学生的安全才是首位。所以,一切课外活动、体育活动投鼠忌器小心谨慎——春游远足取消了;社会实践活动清零了;操场上的单杠、双杆贴上了“封条”。
家长溺爱孩子,更重视他们的健康与安全,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很多时候,家长们在孩子安全上小题大做,无病呻吟,令学校惴惴不安。哪怕学生在学校有了轻微的“伤害”,有了微不足道的委屈,家长都会心急火燎地向学校要说法,动辄以“走法律途径”相威胁。因此,学校的一切活动安排、课程设置都不能偏离“安全”这个轨道。这样的环境下,朝阳实验小学的“男子汉特色课”,若没有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焉能不胆战心惊?
学校设置的这些高危险运动项目,固然可以培养男孩气的阳刚气概,但也存在诸多安全风险,没有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学校怎么能放开手脚?再者,孩子的“男子汉”气概的培养,也不能仅依赖学校,孩子父母也要应积极参与,若是教师鼓励学生攀岩,家长以呵护孩子为借口,百般阻挠,那么,学校的努力或将事半功倍。
概而言之,在“男子汉”培养工程中,家庭的理解、支持和参与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不能靠学校的一厢情愿。 (黄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