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湖北孝感一中副校长张胜华介绍,该校今年有近1300名学生参加高考,其中达到一本线者222人,达到二本线及以上者659人。遗憾的是,“吊瓶班”全班50多名学生中,无一人达到一本线。(8月29日《楚天都市报》)
如果能轻松享受素质教育,每天参加丰富的课外活动,锻炼素质的同时,还能轻松考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哪个学生还会愿意一遍挂着吊瓶,一遍在书山题海里折腾?
“吊瓶班”无人达到一本线,对于这些寒窗苦读的学子来说无疑是人生的一个遗憾,但在遗憾之外,也引人深思:就连挂着吊瓶学习都只能考成这样,如果轻松应对高考,成绩是否更差?
我国在教育资源分配上,历来就存在一些问题,高考,对许多大城市的孩子并非太难的事情,只在于考个好大学和考个普通大学的区别,许多孩子考上重点大学的分数,在不少小城市也许连三批线都考不上,高考只在广义上对学习们展现了平等的一面,具体细节上还有种种问题存在,比如各省重点大学的录取率相差巨大,许多考上大学后的学生会发现,同班同学里面,不同省份的学生高考成绩甚至相差上百分,还有不合理的加分情况、试卷难易情况等等,这样的现状下,湖北孝感的学子“挂吊瓶学习”这份也许毫无作用的努力,更显示出高考现状的尴尬。
如何破解这一尴尬,只能从大学入学的选拔方式入手,可惜学习国外经验,让考生参加多次考试,以最好的成绩来申请,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情况发生,此外让重点大学的录取率更趋于公平,地域区别不再那么大,只要水平足够就能上符合自身素质的大学。同时严格规范高考加分的规定,尽最大程度给学子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吊瓶班”不应该成为嘲笑对象,只是高考的一些不合理处,才逼出了种种怪现状,虽然都没有上一批线,但是还应该为这些孩子加油。(文/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