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打击“滴滴黑产”需要多方合力

发稿时间:2018-01-29 13:0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近日,广东警方对外公布了2017年度十大网络安全案件,其中“滴滴黑产”案件引人关注。本案的涉案账户有几十万个,涉案金额高达数千万元。这意味着滴滴平台上,曾有数十万的司机是虚假注册的,这些司机本身的资质不符合注册要求,信息是虚假的,也被媒体称为“幽灵司机”。庞大的“滴滴黑产”如何形成?信息是怎样被倒卖的?警方打击过后,类似现象是否还存在?(1月28日央广网)
  “滴滴黑产”的主要问题是司机身份属于虚假注册,乃是通过黑中介,冒用他人身份、车牌号码等信息,绕开滴滴平台的注册监管环节,达到“合法”注册目的。由于几十万“幽灵司机”身份虚假,导致平台无法掌握到他们的真实资料和运行情况,处于管理空白地带,给消费者带来安全隐患,一旦发生消费纠纷、交通意外事故或违法犯罪行为时,平台就难以追溯源头、锁定证据等,不利于打击犯罪分子,亦会令平台利益受损。
  按照滴滴平台和各地网约车管理规定,司机均实名制注册,要提交车辆和车主的相关信息,还需要进行人脸识别,且满足一定的限制性条件,比如本地户籍、车型等,待平台审核合格后,方可接受系统派单拉客。显然,对于不符合资质标准的司机来讲,从正常途径无法通过审核,就花钱找黑中介完成虚假注册,以达到身份“漂白”。
  可见,关键的环节,就是黑中介掌握了大量公民个人信息,从而根据司机需求,得以匹配合适的身份、车辆,进而想法绕开平台注册审核流程,制造出几十万“幽灵司机”。从警方通报的案件细节亦可得到验证,“滴滴黑产”已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涉及全国各地几十万公民个人信息买卖、虚假注册等,同时还潜藏着欺诈风险,并衍生出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给广大消费者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
  由于“滴滴黑产”涉及多个环节,包括公民个人信息保护、非法交易信息发布平台、个人身份验证、车辆信息管理等,都存在管理疏漏,仅靠滴滴平台一家,显然是无能为力的。因此,要对“滴滴黑产”采取严厉打击措施,通过多方合力堵住注册审核漏洞,拦截虚假注册行为,依法严惩非法买卖个人信息、虚假注册等行为,防范“幽灵司机”冒名上岗。同时,还应提高违法成本,不仅要处罚黑中介,也要依法处罚各环节的买家,包括“幽灵司机”。
  另一方面,还应采取以疏代堵的措施,适时修订地方网约车管理细则,剔除掉不合理的限制条件,比如户籍、车型、车价等不必要的条件。此前网约车兴起之时,很多“黑车”就纷纷被平台收编,解决了长期以来的“黑车”治理难题,如今部分因地方网约车管理细则太严,而无法取得资格的司机,只能重新跑“黑车”,或者做“幽灵司机”。对于这部分司机,应考虑将其合法化收编,给其阳光化运营赚钱的机会,这就会挤压“滴滴黑产”的空间,对司机和消费者、平台、监管方等都有益处。(江德斌)
  
责任编辑:王慧智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