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在市场上,1元纸币会越来越少,而1元硬币将越来越多。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近日发布通知:继1角、5角券硬币化之后,2016年山东省将在部分地市启动实施“1元券硬币化工程”,即自2016年1月1日起,率先在山东省内青岛、枣庄、济宁、临沂、日照5个城市进行试点,停止向商业银行投放1元券纸币,转由硬币替代,并根据市场需求情况,选取烟台、泰安、威海、菏泽四市作为1元券硬币化备选城市。2016年起,试点城市流通1元纸币在经过消化后会转为残损币进行销毁,并逐步退出流通市场。(3月15日北京青年报)
据介绍,硬币有寿命长、便于使用、卫生清洁、节约自然资源等四大方面优点,在发达国家,小面额货币都是采用硬币制,我国推行“1元硬币化”是完善中国货币流通体制,与国际货币流通体系接轨的客观需要,是推动两型社会建设的上佳选择。
硬币具有这么多优点,为何在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不受待见呢?有人提出,这与南方气候潮湿有关,也与北方地形,如山地多有关。笔者认为,有一定道理,但不是主要因素。
据央行营业管理部有关人士介绍,2011年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北京地区44.3%的公众家中积存硬币100枚以上,22%的公众家中积存硬币300枚以上。即市民家中“沉睡”了大量硬币。之所以如此,笔者认为,第一是价值低,在物价上涨的时代,几十几百元算不得什么;第二,或有收藏价值,第三,硬币也有沉重、不易携带、容易磨损衣物等缺点,第四,各地兑换硬币难的新闻屡见报端,银行的工作人员都将零钞、硬币拒之门外,难免给市民留下硬币不好使的固定印象。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人一个家庭,把不爱用的硬币扔进存钱罐藏在家里,对自己的生活可能没太大影响,可放眼到全国,积少成多,就会使得央行投入市场的硬币很难回笼。据报道,尽管国家近年来不断提高铸币量,但一些地区仍经常出现“硬币荒”现象,导致大量交易无法进行。
由此可见,推广“1元硬币化”牵涉到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倘若单方发力,即便是加大供给量,依然可能让硬币沉睡在岁月的湖底。当下,让纸币逐步退出市场,方法可谓是直截了当,可以让硬币一枝独秀,但增加供给侧改革更为关键。
首先是加大宣传教育,让硬币的优势深入人心,帮助人们从心理上接受和使用硬币,改变消费习惯;其次是提高北方零售业发展水平,加大自动售货机、停车场自动收费机、地铁和公交自动售票机的推广应用,用硬币兑换自助服务网络激活市民家中“沉睡”的硬币;其三,银行等金融机构要以身作则,对于前来存储、兑换、使用零钞尤其是硬币的民众,要提供优质服务,从而强化硬币的交易活跃性,扭转硬币“不爱使、不好使”的固定思维。事实上,银行不爱收零钞,主要是纸钞而不是硬币,硬币可以用仪器清点,而纸币容易褶皱、残损,一定要人工清点,这其实也是推广硬币的又一优点。
全国人大代表、央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1元硬币化并不是仅在山东省实施,而是全国性的统一安排,将逐步在各地推广。不过目前推广还没有时间表,会根据试点情况进行。不难看出,有关方面对于该项措施有着清晰、明确的思路,纸币退出流通还将经历漫长过程,但是是大势所趋。
“1元硬币化”,推广不宜硬化,如果说,这也算是一种供给的话,只有加大供给侧改革,采取多项措施,从根本上激活人们的内在需求,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1元硬币化”方能从政策层面转化为大众欣然接受、自觉自愿的行动。(斯涵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