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破解法院执行难须消解权力磁场

发稿时间:2016-03-16 13:50: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3月15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民法院执行工作报告》白皮书。报告在通报近三年来法院执行工作收结案情况的同时也指出,目前执行工作中少数人员或部门干预执行的现象仍有发生。虽然在中央出台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以来有所好转,但仍不同程度存在。(3月15日《新京报》)

  众所周知,司法是“终极救济”,是民众维权的最后一道防线,民众穷尽办法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才会诉诸法律。法院判决本应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特别是行政机关更应该配合法院执行,维护政府公信力。然而,在现实司法生态里,由于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作怪,少数人员或部门干预法院执行,损害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伤害了司法权威,使依法维权成了奢侈品。

  法院虽然具有独立审判权与执行权,但是在现实制度语境下,法院的人财物配备都有求于地方政府。某些手握重权的人干预法院判案的例子更是不少见。斩断非法干预法院执行的权力黑手,把权力关进法律制度的笼子,无疑很有必要。

  为了打破法院执行难的僵局,不少地方都在想办法,此前不少地方法院还掀起了“反规避执行风暴”。有的地方还对执行难的案件实行“一把手包案制”。河南商丘、驻马店、信阳等市的市委书记自发承包执行难案件,结果立竿见影。河南柘城县委拖欠当地群众8年之久的印刷款很快执结。法院数年执行不了的县委老赖,市委书记一个电话就解决了问题。毋庸置疑,市委书记“包案“执行,对于维护原告的合法权益,减轻法院的执行阻力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领导“包案”并非法院执行案件的正常路径。领导工作千头万绪,要做的事情还很多,他们的主要精力肯定不能放在帮法院执行案件上面。领导给下属“打招呼”、“下命令”,执行几个有代表性的民告官案件倒还可以。面对那么多难啃的执行硬骨头,领导不可能事必躬亲,一一包办。事实上,除了领导亲自过问、督促的案子以外,许多权力干预造成的“执行难”案件特别是民告官案件成了疑难杂症。而且,领导包案本身就是对法院办案的干扰。

  治病先要探源,权力干扰造成的法院执行难,到底难在何处?从长远来看,让法院人财物独立,预算单列,摆脱政府的束缚,真正做到铁面无私,应该是治本之策。但是,在当前制度语境下,要做到这些并不容易。退而求其次,加强权力约束,减少权力对法院办案的干扰,督促某些人遵纪守法,也是现实选择。

  中央既然出台了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就应该不折不扣得到落实。干预法院执行者姓甚名谁,如何查处,如何保护监督者、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应该有完善的制度安排。如果执政为民的理念真正深入“官心”,权力运行机制健康,监督问责机制健全,相关问责规定得到认真落实,干扰法院执行的权力磁场逐步被法律制度的力量消解,权大于法的执行现状将有所改变。司法公信力也会逐渐得到公众认同。(叶祝颐)

责任编辑:王凤标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