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针对养老金缴费多少年更“划算”的问题,人社部给出回应:我国正在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退休人员退休时领的养老金,与其工作时的缴费年限长短、缴费水平高低直接相关。但是,算上资金贬值、领取年限等因素,一些人并不愿意选择多缴多得的方式。业内专家对现行养老金的激励机制也存在争议。人社部专家表示,目前个人账户的资金余额可以继承,统筹账户的继承问题也在研究之中。(2月23日《每日经济新闻》)
根据相关规定,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计发月数是139个月,按照60岁退休计算,职工领自己的钱要到71.5岁才能领完。如果算上单位缴纳的统筹账户的钱,将需要更长时间才能领完。报道里给出的例子是,以5000元月薪的职工缴纳养老保险为例,分别缴满15年和35年,根据现有的养老制度计算,不论是哪一种缴费方式,60岁退休后,该职员必须至少连续领取养老金16-17年才能拿回企业及自己缴纳的全部费用。如果退休年龄延长到65岁,那不是要到80多岁才能“回本”吗?一些人缴费15年以后不愿意缴费,也说明了这一点。
“人死了钱还在”,不仅个人账户里的余额可以继承,统筹账户的继承问题也在研究之中。应该说,人社部积极回应问题的姿态是值得肯定的。统筹账户的继承问题确实应该纳入人社部的议事日程。否则,缴纳多年的养老保险金成了一笔没有利息的零存整取银行存款,单位代为缴纳的大头资金都会被“充公”。从投资性价比的角度来讲,这对寿命不长的老人显然是不公平的。“统筹账户可以继承”应该成为政府和社会的共识。不过,统筹账户继承什么时候开始实施,人社部并没有列出时间表。统筹账户到底如何继承,是全额继承,还是部分继承,继承比例是多少,人社部也没有画出路线图。
更为重要的是,国家实施全国统一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制度。参保人在转移个人账户储存额的同时,还可以转移部分单位缴费。但是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情况与居民平均收入水平千差万别,养老保险参保办法与缴纳金额不同。意味着参保人在不同地区参保,退休待遇不一样。参保人转移个人账户不难,但是单位缴费往往纳入了原参保地的社保统筹基金。单位缴费转移比例如何确定,是问题的重点与难点。如果单位缴费转移比例过低,既给参保人利益造成损失,也会加大转入地政府经费压力。但是,如果单位缴费转移比例过高或者全部转出,养老保险转出地也不会愿意。因为这笔钱已经纳入统筹基金。要转出地把已经吃进去的钱“吐出来”,势必会触动转出地的既得利益,谈何容易?这既需要转出地拿出诚意,体现责任感。也需要中央就这个问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实际情况作出周到细致的制度安排,制定配套监管问责机制,避免有的地方社保部门人为制造障碍。架空养老保险接转制度的惠民灵魂,逐步建立全国一盘棋的良性社保格局。
总之,无论是退休年龄和缴费年限的确定,养老金的领取,还是养老金的转移,人社部等部门都应该完善顶层制度设计,考虑所有参保人的利益关切,考量社会公平因素。职工死亡钱没领取的养老金如何继承,统筹账户如何继承、接转,都应该有完善公平的制度安排。只有国家层面政策细致、完善,地方政府打破地域性利益条条框框,体现应有的责任担当,才能切实维护参保人的利益,让广大退休老人体面惬意地生活。(叶祝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