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控烟协会向电影《老炮儿》剧组和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公开信,称影片中滥用吸烟镜头。协会统计,138分钟的影片中,涉烟镜头平均每1分多钟出现一次,“肆意丑化绝大多数遵纪守法的北京烟民”,要求采取措施挽回影响。(12月31日 《京华时报》)
因吸烟镜头频闪于电影荧幕而被控烟协会控诉,《老炮儿》可不是头一个。之前,《风声》《建国大业》等影视剧因吸烟镜头过多被点名,《志明与春娇》《给我半支烟》等港片也因烟草镜头而陷入了“吸与不吸”的讨论之中。但是,即便争议和控诉的声音一直都在,但近年来荧幕吸烟镜头却并没有被稀释和淡化
荧幕的“烟雾缭绕”,对于成人世界仿佛隔靴搔痒,但对于经常在文艺作品中找寻偶像光环的青少年来说,其示范的效益明显。《花样年华》中,梁朝伟在大银幕上吐出一个又一个烟圈,配合着斑驳的街道、老旧的路灯,瞬间就让青少年影迷们欲罢不能。而姜文在《让子弹飞》中吸烟也成为人物标志性动作。
在模仿偶像的习惯动作中,吸烟这一成本小、味道足的行为就很容易被照搬下来。有数据表明,超过30%的青少年是在看了电影后学会抽烟的。即便是那些排斥吸烟的青少年,但看到偶像在吞云吐雾之后,也能加深他们对吸烟的认可度。
控烟协会也是守土有责。他们不止一次向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相关部门发出公开信,呼吁广电行业出台规定和政策,在银幕和荧屏上“禁烟”。随着卫计委起草《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进入流程,广电总局顺势而为,出炉了相关规定,负责对电影、电视剧及其他节目中的吸烟镜头进行监督管理,违者最高罚款3万元。甚至还有“有较多吸烟镜头的电影、电视剧将无法参与到今后的评奖程序”的特别说明。
规定有了,但在执行过程中,怕也不少难以落地的尴尬。譬如像《老炮儿》这种性格冲突较大的剧情,吸烟往往成为编导处理人物内心戏的一个细节,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沉默升华感,其属性一时间还很难找到其他道具替代。因此,“一支烟难倒导演”的语境下,剧组人员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考虑到“禁烟”的可操作性。这也在根本上难以杜绝荧幕上的“烟雾缭绕”。
控烟协会的“一尘不染”、广电总局的“鞭长莫及”、电影剧组的回旋余地,这些,就构成了现在荧幕禁烟的众生脸谱。多方之所以现在还处在焦灼状态中,很大程度上和全面禁烟的“靴子不落地”有莫大关联。另一方面,电影分级制度八字没有一撇,也使得禁烟是画饼充饥。没有过硬的框架,就很难限制银幕上烟枪的此起彼伏。目前来看,导演和制片方都会表示接受控烟协会的建议,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吸烟镜头。这样的“诚意”,也仅仅是点到为止。(谢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