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周小平:军队应用尽一切必要手段去追求强大

发稿时间:2015-05-23 08:0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几天前我受邀和阎肃、丁晓兵、雷雨、沈卫星、满广志、刘洋同志以及相关知名媒体人员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宣传部和解放军报主办的关于“新时代革命军人样子”的座谈会。本来我准备了发言稿,后来听其他人发言时,感触很多,就又脱稿多讲了一些心里话。昨天解放军报和央视军事频道的报道出来之后,我看到网上有人说周小平的发言“鹰派嘴脸毕露”,但其实我根本谈不上。因为我是一个早已退伍的士兵,现在的身份是一名网络作家,普通青年文人。我所讲的,只是从心底渴望这个国家和民族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世界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人畜无害,呆萌可爱。国际斗争无处不在,战争的残酷贯穿整个人类文明始终,失败的一方必然面临地狱般的磨难。因此若想我们的同胞能长久享有和平安宁,现实就要求解放军应用一切必要的手段去追求强大,战无不胜。

  习总书记在军内号召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在视察部队时又多次反复强调。由此可见,总书记对当代中国军人寄予的殷切希望。军人的天职是保家卫国,因此军人优秀与否直接关乎国家的安危和民族的生死存亡。

  我的理解是,有本事应当是新四有军人的第一价值所在。因为军人必须首先具备有能打仗、打胜仗的过硬本事。如果连打胜仗的本事都没有的话,军人的存在就失去意义,因此我想重点谈谈军人如何才能“有本事”。

  所谓有本事,就是突出要求军人必须掌握一切可能成为武器的新技术,新装备以及战略战术。我在读中国近代史的时候,经常会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鸦片战争中几千个洋人能把几十万清军打得惨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清军没有与时俱进掌握新本事,他们对工业革命以来所产生的新技术、新武器不熟悉不了解,对这些新技术、新武器带来的战法战略战术变化不了解。

  当时反抗入侵的清军将领不是没有本事,而是没有新本事。因为他们的本事是建立在冷兵器基础之上的,是落后于时代的。而当时的侵略者所掌握的本事,则是基于现代科学所催生的热兵器、交通工具以及通讯技术、食品制造储存技术之上的新本事。因此当时的侵略者不仅在武器射程、兵力投放、后勤保障等方面远在我上,更在作战指挥调度、情报传递上远远甩开清军一大截,从而彻底掌握了战场主导权。

  今天,很多人都在反思120多年前那场甲午战争的深刻教训,这些反思当中很多思考都是很有意义。但一个血的教训不应被忽视:那就是当时的中国社会尤其是清朝军队,对物理、化学等新兴科技,以及基于这些新科技产生的新工具、新装备、新战法,研究掌握运用不够。尤其在战争初期,他们总是用冷兵器时代的传统理念、装备、战法去应战已经掌握了新技术装备的侵略者,吃亏战败,势所必然。而因此延误的战机更是令人扼腕,等到清朝政府后期反应过来开始搞新学堂,搞海军和武器装备现代化的时候,已经太晚了。

  从那时候起,我们这个民族进入了地狱一般的恐怖岁月,令人一回想起来就浑身发冷。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军人不掌握新技术、新武器,就难以赢得战场胜利、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就谈不上真正的有本事。

  今天,人类已经从工业时代跨入电子信息时代,这种巨变就好像从冷兵器时代跨入工业时代一样巨大,信息战场狼烟已起,因此我们绝不能再重蹈覆辙,必须尽快适应新环境,掌握新技术,练就新本事。如今战争的形态正加速向信息化演变,武器装备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精确化、智能化、隐身化、隐蔽化、无人化趋势愈加明显;这就对今天的革命军人熟悉掌握手中武器装备,精通战术技术运用,实现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且迫在眉睫。

  军人有了本事,才有资格谈品德,有了本事和品德,才能有血性,而军人的灵魂则是血性的升华。所以,有效履行人民军队使命任务,维护国家综合安全和战略利益,迫切需要当代中国军人有大本事、有新本事、有真本事。

责任编辑:褚津笙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