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好心人无钱治病” 亟需制度补血和人文关怀

杨朝清

发稿时间:2015-01-14 08:5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2013年9月3日,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在水中急游几百米,连续救出3名落水儿童,他就是宿迁泗洪县归仁镇安河村村民曹振昌。就是这位曾经先后16次救人的曹振昌,却患上肿瘤而陷入了无钱医治的困境。近日,在媒体的帮助下,曹振昌已经住进了江苏省人民医院。(1月13日《扬子晚报》)

  在人们的道德血管里,依然流淌着“好人有好报”的道德血液。对他人的遭遇有着敏感的反应能力、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的曹振昌,用责任和担当诠释了见义勇为的价值底色。然而,这位占据“道德高地”的好心人,在经济分层中却处于低端位置;在癌症等大病大灾面前,依靠家庭力量显然力不从心。

  曹振昌的身上,承载着弱势群体和“救人英雄”的双重角色。“好心人无钱治病”不仅是弱势群体生存状态的一个缩影,也是见义勇为者人生境遇的一扇窗户。“好心人无钱治病”的无奈和艰辛,击中了人们心中的爱与痛,也引发了我们关于见义勇为保障机制的讨论和反思。

  一个温暖的社会,不仅不能让好心人痛心寒心,还要给予好心人应有的激励和认同。一旦见义勇为陷入国家、市场和社会“三不靠”、“三不管”的边缘地带,好心人悲苦的生存境遇就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社会支持。“好心人无钱治病”在本质上是见义勇为保障机制的缺失,让曹振昌陷入一种“独自凄凉无人问”的困境。

  在媒体的帮助下,“好心人无钱治病”再次成为舆论焦点,曹振昌“沉没的声音”得以打捞,爱与善的力量逐渐汇聚,让他悲苦的人生多了一些光亮和温暖。可是,在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又有多少好心人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只有将制度护佑和人文关怀结合起来,好心人的生存生态才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他们的人生,才会多一些安全感和保障感。

  近年来,“好心人无钱治病”不时见诸报端。在“看病难”、“看病贵”的时代背景下,因病返贫、因病致贫成为许多家庭的民生痛点;对于那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好心人来说,依靠血缘、地缘的“强关系”显然难以为继;公共部门的“制度补血”和陌生人的人文关怀尽管属于“弱关系”,却能够产生改变人生命运的强大力量。

  法国社会学家托克维尔曾说,“当过去不再揭示未来,人心便在黑暗中徘徊”。真的不要以为,见义勇为“与己无关”;当见义勇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保护,“好心人寒心”的恶果就是越来越少的人愿意挺身而出。到那个时候,每一个人都会成为“搭便车困境”的受害者。就此而言,面对“好心人无钱治病”,我们不能冷漠旁观,而是要伸出援手,让他们感受到人性的良善和社会的温情。(杨朝清)

责任编辑:梁萌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