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过劳”人生是怎样的一种遗憾

中青网评

发稿时间:2017-01-07 09:25: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中国青年网评论员

引导青年正确社会观察系列评论之

   

  新年伊始,万物更新,想象得到,不久之后山花烂漫,绿草如茵……一切的美好都被赋予崭新的气息,一切的梦想都有了崭新的开始。然而,却有人再也看不到巍峨的山川、壮阔的大海、灿烂的朝阳、绚烂的晚霞…… 

  2016年,无数个生命戛然而止。28岁的深圳八方连锁酒店销售经理李同平、34岁的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45岁的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医师金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骤然而去,前行的脚步戛然而止。从今而后,日升月落、潮涨潮汐再与他们无关,冬去春来、花谢花开他们再不能见证,父母老去、儿女长大,他们却一直缺席。他们的身影无不印刻着两个沉重的字眼:过劳。 

  总有人战死沙场,总有人悲痛欲绝。而观众,从惊讶、担心、害怕到侥幸、坚持、逃离……兜兜转转过后,过劳似乎被看作理所应当且逃离不掉的常态,一些人开始沉默、冷淡。这是社会的悲哀,是法治的悲哀,更是那些离开的年轻生命的悲哀。 

  辛勤劳动、甘于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延续千年仍然是今天的主流价值观。“年轻人就该多吃苦、多奋斗”成了无数年轻人奋力前进的人生信条。而社会在高速度的运转之下,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之中,“舍小家、带病坚持工作、加班熬夜”也被不少公司企业视为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提倡勤奋努力、尽职尽责并没有错,但如果让过劳与奋斗齐名,那只能给青春留下更多遗憾。 

  “某医生手术20小时,结束时,腰已僵硬不能动”等新闻常见于报纸、社交网络,医生精神固然可贵,但在舆论的大肆表扬之下,很容易让人形成误读:连续工作几十个小时是值得被提倡的。更有新闻用“12小时看130位病人”表扬一位医生的敬业奉献。如此种种不规范的、甚至可能是不珍惜自己生命的行为,被当作了正能量。 

  诚然,这个社会需要一种精神、一种榜样去激励更多的人奋斗前行。但在这个人人都更加看重“权利”的时代,超越正常生理极限、罔顾已有的劳动法规,用“加班加点就是好”对劳动者进行精神洗脑,无异于对劳动者权益赤裸裸的侵害。以付出一个人的生命为代价去换取另一个生命或理想中的经济效益并不值得提倡。 

  “过劳”现象在各个行业里蔓延。“互联网+”的繁荣让程序员成为香饽饽,但其高效快速的工作模式也导致了极高的猝死率。“本周末正常加班”、“本周六因雾霾放假一天”是程序员苦中作乐的笑谈,也是无数互联网公司视为正常的规定。新闻行业同样作为过劳死的重灾区,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共有28位媒体人因过劳去世。一个人离开,千千万万的人站出来,追忆、悼念、控诉这些本不必要且既成事实的牺牲。但关注和喧嚣过后,舆论也未必会成功推动劳动者人身保障的进一步完善。 

  过劳,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也是许多人必须直面的现实。在这个高等教育大规模普及的年代,没有谁不可替代,空气中都氤氲着竞争的味道,而肩负着生存压力的青年,只有靠努力工作、加班来缓解当前的困局。但,青年是中国梦翱翔的永动机,是国家兴旺的脊梁,是民族复兴的倚靠。青年健康,经济转型、创业创新才能涌入源源不断的力量。如果法律不能保护青年的健康,如果社会不能停止对于过度劳动不求回报的大肆宣扬、助长歪风,必将导致青年羸弱,那谁又来助力中国梦的实现呢? 

  2017才刚刚开始,美好的梦想都值得被期待。但愿每个劳动者的权益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但愿每个年轻的生命都能绚丽绽放,但愿法治的观念真正深入人心,但愿社会的进步与人性的关怀映照同行。(中国青年网评论员) 

  引导青年正确社会观察系列评论:

  一、中青网评:“税死”企业是怎样的一种谣言 

  二、中青网评:“霾葬”城市是怎样的一种悲凉 

  三、中青网评:“恰时”正义是怎样的一种期盼 

  四、中青网评:“欺凌”青春是怎样的一种创痛 

  五、中青网评:“不死”信仰是怎样的一种力量

    

责任编辑:杨丽
返回首页>>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