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欺凌”青春是怎样的一种创痛

中青网评

发稿时间:2017-01-05 10:27: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中国青年网评论员

引导青年正确社会观察系列评论之四

  青春是一泓泉水,快乐在这里流淌,痛苦也在这里徘徊;青春是一片天空,阳光在这里蔓延,雨雪也在这里等待……

  2017新年已经到来,青春又长一岁,不知新年的气息,能否帮助曾遭受校园欺凌的孩子摆脱青春阴影、重回阳光,又能否帮助施暴的孩子痛改前非、回归正途。

  回首2016,“校园欺凌”无疑是中国年度关键词之一:我们难忘甘肃嘉峪关第二中学一男生以散打的动作暴打受害女生,也难忘湖南女生在不到100秒视频中被掌掴32次,我们更难忘青海15岁少年不堪同学欺凌在六一儿童节服毒自杀,当然我们也不会忘记引发举国关注的中关村二小校园欺凌事件……去年年底,最高人民检察院通报了过去11个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提请批准逮捕的校园涉嫌欺凌和暴力犯罪案件1881人,批准逮捕1114人,数字惊人。

  校园欺凌已给青少年带来不容忽视的创痛:遇到校园暴力事件后,学校、家庭、学生等往往集体沉默,事情不闹大得不到重视,受害者只能像羔羊一样战战兢兢,默默忍受;而在遭受欺凌后,受害者往往变身施暴者,欺凌更弱小的目标,这形成了校园欺凌的“恶性循环”;同时,更让人痛心的是,校园欺凌施暴者不以为耻,反而炫耀暴力,有些甚至将施暴视频上传网络……校园欺凌、暴力严重侵蚀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冲击着社会道德底线,这种痛是青春不能承受之重。

  校园欺凌也是社会长期存在的一个痛点。校园欺凌引发了社会普遍的担忧与不安,试问未成年人不能健康地成长,中国怎会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然而,面对校园欺凌,却存在发现难、取证难、处理难的问题。校园欺凌、暴力有一定的隐蔽性,界定校园欺凌和正常的嬉闹存在难度,还有许多人麻木地认为校园欺凌就是孩子间的玩笑。而即使嗅到了校园欺凌的味道,可除了传到网上的施暴视频外,很难找到更多的证据证明。同时,在处理校园欺凌案件时,如何在匡扶正义的同时,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面对施暴者如何贯彻“治病救人”的原则,都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2017,我们不愿再见校园欺凌的残酷。“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在中关村二小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后,中国政府网再度发布李克强总理2016年6月对校园欺凌的批示讲话,引发舆论关注。去年11月,在第六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上,总理明确要求加大执法监督和政策执行力度,严厉打击校园欺凌、暴力等侵害妇女儿童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除了总理的批示,相关部门也相继发布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以及《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暂行办法》等文件,为治理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提供政策指导。系列办法规定出台,足以说明整治校园欺凌的极端重要性和刻不容缓。

  2016年已经翻页,但校园欺凌是否会像沉重的雾霾一样跟随而来,尤未可知。但新的一年,树立全新的标准审视、应对校园欺凌,更好地保护青少年的权益,呵护他们健康成长,当是全社会重点攻克的问题与难题。应对校园欺凌,需更有效、更有针对性,无论是让教育与法治相结合,还是让法律准绳和专业化机构高效运作相结合,都是为了杜绝校园欺凌再发生,让孩子远离欺凌的创痛;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让阳光洒满每个青少年的心灵,让青春不再不堪回首。

  新年,意味着新的起点。不让欺凌也跨年,再出现在2017年的校园里,是全社会共同的期待,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中国青年网评论员)

  引导青年正确社会观察系列评论:

  一、中青网评:“税死”企业是怎样的一种谣言 

  二、中青网评:“霾葬”城市是怎样的一种悲凉 

  三、中青网评:“恰时”正义是怎样的一种期盼

责任编辑:李晓伟
返回首页>>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