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云,据日本共同社11月4日报道,日本首相野田佳彦4日下午出发前往老挝首都万象参加亚欧首脑会议。在此次会议上,他将围绕当前在钓鱼岛问题上中日间的紧张关系,阐述日方立场,并“寻求各国理解”(11月4日 环球网)
这是日本外相10月欧洲之行为“争钓”游说之行,日本高层又一次国际游说。人们知道,一度踌躇满志通过出访游说法国、英国和德国支持日本关于钓鱼岛立场的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10月20日只空手归来。日本媒体披露,上述三国在钓鱼岛问题上反应冷淡,与日本保持距离。更有外媒称,玄叶光一郎在欧洲的“宣传”并未起到效果,同时日本近期大批国会议员参拜靖国神社,反而引发了国际社会对日本“右倾”倾向的担忧(中新网2012年10月24日电)。因此,媒体预言,此次日本在亚欧峰会的做法同样达不到目的。这是为何?
日本与中国争夺钓鱼岛,一个基本策略是试图利用其财大气粗的国力通过金援等手段争取国际社会承认。在日本执政高层心目中,所谓国际社会承认,关键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的承认。众所周知,对待日本“争钓”举动,与日本与俄罗斯争夺北方四岛(俄称千叶之岛)多少有点相似,都属二战后的产物,不会支持日本的立场。而俄罗斯近日公开表态,在中日“争钓”中,不选边站。而美国对钓鱼岛打出的旗号是在主权问题上“不选边站”,因此,日本把目光注向英、法及德国。
在法国,法国外交部表态是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持立场”,希望中日两国按照国际法和平解决钓鱼岛问题。当日相为此专门拜会法国总理时,法国总理“只听不语”。日外相来到英国后,英国外交部对日外相英国之行一直保持沉默,并强调两国领导人会见结束后,不会召开任何新闻发布会。媒体分析英国如此态度,与英本身与阿根廷之间存在岛屿争端有关,英国政府不愿过多介入其他国家岛屿争端,也就是说,在中日钓鱼岛争端问题上,英国同样选择“不选边站”。不知是英法两国态度如此消极增加了日本社会对日外相此行的压力,还是其他原因,在日外相踏入德国之际,有日媒体在报道此消息时有这么一句话,“两国在此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乍看以为德国支持日本关于钓鱼岛立场,但细看德媒公布的官方表态,实际上与英法等国家表态一样,只是泛泛建议通过国际法处理两国争端。对于玄叶光一郎的来访,德国广播电台在报道时还甩出一番话,与德国一样,日本在二战中是侵略者。然而,日本至今没能清理这段沉重的历史。如果日本不能深入和批判性地审视过去,就无法解决领土争端,这真是一针见血之言。
实际上,不仅法英德三国对日本外相游说持如此态度,就是欧盟也持同样立场。个中原因,一是在中日关于钓鱼岛问题争端中,日本拿不出足够依据;二是日本此行有对二战结论反攻倒算之嫌,而亚洲、欧洲也是二战受害之地,人们没有任何理由要为往昔的军国主义侵略行径翻案;三是中国毕竟不是一般国家,而是2010年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不论从尊重大国地位还是发展经贸角度,都不可能无端得罪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