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邹恒甫爆料重伤名人微博信用

周明华

发稿时间:2012-09-01 07:55: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当前,发转微博已成无法阻挡的个人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随着我国网民人数超5亿,互联网普及达40%,特别是我国去年底移动电话用户超8亿,互联网与手机上网原发与转发微博的全新信息传播方式,正在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不过,这把传播信息的利器亦是一把双刃剑,在信息快速传播的同时,不实或夸大的信息也会借势迅速传遍大江南北。一些很快被证实为不实信息的始发微博可谓此起彼伏。而“邹恒甫微博事件”,便系一个鲜活的例子。
  在8月下旬,由原北大教授邹恒甫在微博上实名爆料,称北大系主任、院长、教授奸淫漂亮女服务员,一石激起千层浪,网络舆情很快又蔓延到纸媒,不少电视传媒也跟进做节目,专门讨论此事,几乎点燃所有微博客对此的关注热情。 之后,邹恒甫在微博上再度发飙:称不见北大纪委,要见就见中纪委。但到8月30日,邹恒甫开始有“转弯”迹象,在微博上承认,自己笼统地写北大院长系主任教授在梦桃源淫乱,是太夸大了,自己要指的是获悉的少数院长、副院长、教授。
  但邹恒甫的这一悄然转向,似乎未能获得北大的谅解。8月31日,北大在其新闻网上刊文称,邹恒甫微博发出涉及北大丑闻的内容之后,未能提供任何证据,其言行前后矛盾、出尔反尔、表里不一。这一罕见的恶劣事件严重损害了北大的声誉和教师队伍的形象,严重践踏了北大院长、系主任和教授们的尊严,伤及了梦桃源餐厅的无辜员工等。北大决定起诉邹恒甫,起诉书已于31日递交法院。并正告仍在侵害北大声誉的其他个人或机构,立即停止违法行为。
  在《新京报》记者连线邹恒甫的采访中,“邹恒甫承认北大教授奸淫服务员这个话题确实能吸引眼球,这是我说话的策略,我说话向来是喜欢夸大,这是我的一贯风格。”这件恐系北大有史以来被冠之以“最丑”的事件推演至今,作为全球知名的经济学家、教授,邹恒甫在这件事上,与名人应该有的谨言慎行相去甚远。而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仅仅是为了吸引人眼球,便依据道听途说,挟北大之名而大放厥词,这与应有的严谨态度何其之远,这种微博“夸大”,何尝不是一种自贬身价、自我“减缩”的行为呢?
  其实,作为一名公共知识分子,一个微博名人,更应深悉,微博给了你一方通体透明的平台,是用来沟通信息的平台,而非发泄私愤之地。微博是个公平的平台,却存在不公平的现象。一旦你成为名人,就是公共人物的代名词。其在微博这个网络空间里的一举一动,其“私性”空间较小,而“公性”味浓。微博平台还会给人一种民意假象,因为没有事实凭据的所谓曝料伤及信用,没有真实元素依托的观点是无本之末。会负面影响到现实社会中的价值观。此时,“名人微博”便成为谣言与谎话的温床。
  究竟根源,还是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价值多元叠加之下,一些名人骨子里存在一种浮躁心态所致。一些名人总想将一些事儿闹大,闹大了方能满足自己的某种不可告人的潜在心理。邹恒甫曾在北大工作过,或许正是这段经历,酿就他对北大的某种情绪。这一微博事件折腾至今,似乎仍未有消停迹象,即便北大31日发表较为强硬的起诉邹恒甫的文章,也未能使众网友稍加思考,不再为邹恒甫的原发微博转发或评论。相反,继续抛却“自我纠错”、“自我净化”的微博功能,仍带着任性围观的意味。显然,这是邹恒甫“爱好夸大”带来的微博负能量,伤害的只能是微博平台的健康发展,当然也包括网友和邹恒甫本身。 (周明华)

责任编辑:杨雪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