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全家福”承载的时代变迁值得珍藏

发稿时间:2016-09-18 14:56:00 来源: 河北新闻网 中国青年网

   石家庄照相馆于1953年在省会南马路成立,南马路也就是现在的裕华路,并且经营至今,它珍藏着许多老石家庄人的“全家福”回忆。冯俊龙,从二十岁的小伙子到年逾花甲,在这座老式照相馆里工作了近40年,拍摄了一张又一张珍贵的“全家福”。(9月18日河北广播网)

   一家经营几十年的照相馆,记录着“全家福”的变化、记录着时代的变迁,每一张“全家福”都有一个美好的回忆,都讲述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很多家庭有照“全家福”的习惯,一张小小的“全家福”,体现家的变化、定格家的符号、凝聚家的氛围。既有古稀老人,又有襁褓里的孩子,一代人、一代人繁衍生息,用照片讲述生活中的故事,又用故事延续着照片里的生活。

   如今,我们用手机可以随时记录下精彩瞬间,过去,照一张相片并不那么容易,照一张“全家福”可是一家人的一件大事,穿新衣、戴新帽,老人、小孩高兴的像过年一样。一张泛黄的照片、一张黑白的记忆,记录着当年的苦与乐,镌刻着人生的历程,对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段珍贵的历史,岁月匆匆流逝,却冲淡不了那美好的回忆。

   在“全家福”的故事里,有一个细节令人感触颇深,一张照相馆工作人员的“全家福”里,却没有摄影师冯师傅的身影,因为那张照片正是他的作品之一。从二十岁的小伙子到年逾花甲的老人,他们在“咔嚓咔嚓”声中,给别人留下了许许多多张“全家福”,而自己却很少成为“全家福”里的主人公。“坐着,坐着,身体稍微扭正一点儿,好了,眼睛看照相机,高兴一点儿。”这样的话语他们重复了不知多少次,看到一家人满意的笑脸是对他们工作的最佳褒奖,也是他们最感到欣慰的事情。

   从最初的“匣子”、砰砰作响的镁光灯,到胶片相机,再到数码相机,用来记录“全家福”的工具也发生着变化,而不变的是摄影师的耐心和坚守,这就是摄影人的“工匠精神”,热情接待每一个来照“全家福”的家庭,认真对待手中的每一幅作品,用相机定格永恒的瞬间,用瞬间演绎平凡而精彩的人生。

   请珍藏我们每个人的“全家福”,留住那段美好的回忆,并继续讲述“全家福”的精彩故事。(陈彩军)

责任编辑:李晓伟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