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老百姓喜欢在微信朋友圈里分享各类信息相比,官员、基层公务员的微信朋友圈很“单一”,除了工作,多是转载类文字、图片,很少表露个人观点、情感,而且职级越高,转发的东西越少。朋友圈为何被他们“敬而远之”?如何看待这一现象?(6月13日 华商报)
新媒体时代,微信朋友圈的受众面越来越广,朋友圈的内容也是“百花齐放”,非常丰富,越来越多的人们会花更多时间翻看朋友圈,点赞、交流,成为彼此沟通联系的有效介质。在普通人看来,自己的朋友圈就是“我的地盘,我做主”;但是对于官员来说,尤其是级别越高的人们,微信朋友圈就不那么“自由”,往往被“束之高阁”,“有”形同于“无”。
是什么原因,让官员的朋友圈如此地被桎梏,又是如此地望“圈”兴叹而无从下笔呢?从官员朋友圈呈现出来的现状也许能一探究竟。有的只当“观众”,两年半只发了6条,职级越高发得越少;有的“自娱自乐“,全是“风花雪月”,算工作之余的“自留地”;有的“快意江湖”,认为如果自己没退休,许多文章不敢分享;有的是在做“宣传高地”,推旅游讲政策,有县长开微店卖苹果;有的呈现“工作日志”,图文并茂汇报工作,希望通过发工作照扭转刻板印象……这其中,一些官员因为其特定的身份,有种茫然的状态;一些官员,在享受朋友圈这块自留地,却又拘泥于特定的范围之中;一些官员,想说却不敢说出来,瞻前顾后;还有些官员则看到是朋友圈的实用性质,这些归结到一点,都是由“官员”这个身份所致。
无论是茫然、不敢说,还是看重朋友圈的实用性,哪怕是一些官员在“享受”朋友圈,往往都被打上刻板的印象,因为在官员群体的朋友圈除晒工作外,个人爱好、美文欣赏是这个群体朋友圈里发表、转载最多的内容,甚少像普通民众一样写满喜怒哀乐,看不到一个活生生的人该有的情绪反应,只会让人觉得突兀、不真实或是格格不入。
诚然,官员群体的朋友圈多谈些工作,是对政策方针的一种宣传,能让公众对他们的工作有更好更深入的了解,这样的做法是能被认可和接受的。不过,既然是自己的这块自留地,官员群体在谈工作的基础上,也要让自己走入公众的视野,走进公众的生活中,不能让自己的束之高阁,格格不入,把这“最后一公里”拉得更长,走进民众,贴近民众,朋友圈其实是个好平台,让大家感受到领导干部,在现实生活中不那么遥不可及,而是那么的真实,官员们就不妨在朋友圈这块自留地上多添些笔墨,在遵守党纪国法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见解和看法。
新媒体时代,微信朋友圈是官员同媒体打交道能力的一个缩影,能力不足就暴露出了“本领恐慌”, 就该是官员群体急需补齐的短板。在现代社会,官员们能否善于运用媒体宣讲政策主张、了解社情民意、发现矛盾问题、引导社会情绪、动员人民群众、推动实际工作,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地区全面发展的程度。
因此说来,透过微信朋友圈这个视点,官员们要在新媒体时代,提升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可以把朋友圈作为一次尝试,多添些笔墨,多些真实,多些真人的情绪反应,让官员微信朋友圈为自己所用,为工作所用,为民众所用。(王兆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