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亚洲新潮流:迈向命运共同体的包容、互动和一体化

发稿时间:2016-03-29 17:00: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社科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王灵桂 王玉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不同重大场合多次提到“命运共同体”概念,并对“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如,2014年5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强调指出,“今天的亚洲,拥有全世界67%的人口和三分之一的经济总量”, “亚洲和平发展同人类前途命运息息相关,亚洲稳定是世界和平之幸,亚洲振兴是世界发展之福”,亚洲国家要“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2015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发表的题为《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演讲,既为一体化进程中的亚洲指明了未来合作发展的方向,同时更表达了中国与亚洲各国同舟共济,走合作共荣之路的愿望。在习近平主席和中国政府的强力倡导下,以包容、互动和一体化为主旋律,以共商、共建、共享、共荣为目标的亚洲命运共同体,已经从概念走向了实践,并开始产生出强大的感召力和生命力。

  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亚洲“是众多文明、民族的汇聚交融之地”、“亲仁善邻,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有着和而不同的悠久文化和历史传统,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理解、凝心聚力历来是亚洲国家倡导的发展双边和多变关系的基本理念之一。在世界史上,亚洲曾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亚洲文明。当今世界,在全球文明大格局中,我们不仅要看到亚洲经济的繁荣和为世界经济做出的重要贡献,更要看到亚洲文化精神地位的日益提升。对话而非对抗、交融而非交恶、互动而非冲突的亚洲文化精髓和海纳百川的文明精神,已经并正在构成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历史和时代背景。从这个意义上讲,习近平主席和中国政府倡导的亚洲新潮流,既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传承,也有着“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的引领发展潮流的时代责任和创新精神。

  对此,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先生曾就此解释命运共同体理念说,这“是着眼于全球化时代人类发展进步的崇高事业、立足于国家长远发展和周边繁荣稳定,为亚洲乃至世界未来福祉打出的中国方案”。倡导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中国既借鉴了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又依托亚洲区域一体化以及亚洲各国谋求共同发展与安全的共识。其核心理念包涵共同发展、互信协作、开放包容、文化互鉴、和衷共济等五个方面,谋求在亚洲各国一体化基础上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赖格局。

  1、一体化是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必经之路和重要载体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本身也是各种文明、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这个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深化的全球一体化过程。经济学把一体化定义为不同民族国家利益融合的进程,把经济融合程度达到某种深度的经济一体化安排叫做共同体。迄今我们看到的比较成功的案例是欧洲,二十多个国家建立了欧洲联盟。但按照这个逻辑思路建立起来的共同体强调更多的是利益,比如对亚洲来说,首先要关心的就是共同发展问题,发展是共同体建设的目的,而且只有更好地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一体化,更好地建设共同体。但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不仅追求共同利益,不仅仅是利益共同体,还需要强调责任这一方面,要形成责任共同体。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倡导建设的亚洲命运共同体,不是要在形式上建成某种超越民族国家的制度安排,而是要在互利合作的基础上树立亚洲各国利益和责任的认同,在更深入的互动中实现共赢、多赢。

  (1)一体化是迈向命运共同体的基础。当人类还被大海、沙漠、和高山所分割的时候,我们看不到我们的共同利益。跨越欧亚的丝绸之路曾给亚欧人民提供了相互了解的窗口,近代的地理大发现则给地球上不同区域的人群越来越多的接触和交流的机会,但随之而来的早期一体化历史充斥着野蛮和杀戮,血腥的殖民使人们不可能对掩盖在这种敌对背后的利益联系产生强烈的共同感受:殖民者或许对殖民地有强烈依赖,但被殖民者感受到的却是压迫,因此他们以激烈的斗争去切断这种联系。然而人类确实就是这样一步步走到了一体化的今天。二战后,民族国家纷纷摆脱殖民统治而独立,但他们还快就发现他们无法与世界隔绝而单独生存。一种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一体化进程在经济合作领域率先展开。在亚洲,虽然一体化因为意识形态隔绝、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等因素起步明显滞后,但随着东亚经济体以及此后中国、印度等国家经济的崛起,亚洲在整体上进入了崛起时代,一体化步伐明显加快。东盟、“10+3”、以及目前正在谈判的RCEP等一体化安排正迅速提升着东亚的一体化水平。一体化作为利益融合的过程,一方面在相互依赖的构建中加强共同利益的认知,另一方面也提升了人们应对挑战和威胁的共同责任感。所以,是一体化使原本分离的民族国家开始具有更多的共同利益追求和更多的共同责任担当,形成超越相互竞争与摩擦的共同命运理念。从这个意义上讲,命运共同体是发展的结果,是一体化达到一定水平后人类互动的一种新形式,所以习主席说命运共同体是“亚洲的新未来”。

  (2)一体化是建设命运共同体的载体。一体化的发展催生了命运共同体理念,但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还需要更深入的一体化水平,来帮助人们在共同的命运舞台上交流、互动。对亚洲来说,虽然一体化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整体上还处于亟待深化阶段。以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例,亚洲仍有很多国家交通、通讯、能源供给等方面仍处在非常落后的水平,这不仅制约着当地人们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也因为这种隔绝使那里的经济无法融入区域/全球的生产网和价值链,自然也很难奢望那里的人们能与深度区域化了的人们具有同样的利益诉求和责任担当。换句话说,建设命运共同体要靠更广泛深入的一体化来帮助人们理解我们共同面临的命运机遇和挑战,接受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重点合作领域推动,正是看到了亚洲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对亚洲一体化制约。中国以单边努力推动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传递出中国坚定支持亚洲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立场。因为中国没有把提升亚洲物理联通的倡议只停留在口头上,这让那些经济发展十分落后的国家也看到了希望。亚投行得到广泛的支持说明,对于推动亚洲迈向更高水平的一体化,各方具有共同的期待。对中国来说,良好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是深化共同利益、明确共同责任的平台,是建设命运共同体的载体。

责任编辑:李晓伟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