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公方彬:最不能缺失的是精神——从央视纪录片《长征》谈开来

发稿时间:2016-11-21 12:36:00 来源: 中国艺术报 中国青年网

  公方彬 国防大学军队政治工作教研室副主任、教授

  有人说,观看央视纪录片《长征》泪点降低,也有人说,《长征》让人反思,自己的生活中是不是缺了点什么……什么原因使这部纪录片让观众深受震动,引发深刻思考?在笔者看来,至少有以下几个因素:首先是历史重现。“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当一个个具有唤醒能力的历史镜头出现在眼前时,观众很难不反思自己是否遗忘了许多不该遗忘的东西,而这些遗忘又有可能导致迷失,于是感情的波澜与深思同时产生。其次是宏大史诗。把长征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大背景下,甚至放到世界军事史、人类文明史的大视野中展现,必因宽阔的思想空间而产生冲击力,由此紧紧抓住观众。再次是巨大牺牲。神圣让人感动,神圣来自牺牲,《长征》很好地把长征路上的巨大牺牲和牺牲背后的精神展示出来,注定在给我们以心灵震撼的同时,洗礼我们的精神。还有是真切记忆。那么多百岁老红军出现在镜头里,共同追忆长征中的感人故事,他们每个人都是长征精神的载体,因而即便是记忆碎片,都弥足珍贵,且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最后是深刻揭示。《长征》是在让历史说话,让史料活起来,为主题思想服务,而创作者贯穿始终的是“不忘初心”,焕发精神,走好我们这代人的新长征路,这就有了穿透力,并彰显出时代价值。

  纪念长征胜利,弘扬长征精神,根本是解决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这是执政党与主流社会的责任所在,社会大众同样给予了更多关注,很多人愿意接受感动,而不是“远离崇高” ,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长征精神高度观照现实。长征精神能够支持当下精神大厦的建构。人没有饭吃的时候只有一件事要做,就是找饭吃;有了饭吃后会生出许多事来,这基本上是属于精神领域的。今天的中国已经超越了满足吃饭的阶段,再加上改革开放后社会上出现了金钱至上和物欲主义,导致精神虚无和价值观迷失,这一点充分反映在那些失去信仰信念的腐败分子身上。虽然我们不可能总是生活在精神世界里,但沉湎于感官刺激注定痛苦,因而必须升华精神世界和价值追求。

  正缘于此,我们已经走上创新精神、建构精神大厦的道路。路在哪里?必须从历史经验或既有精神成果中获得启发,甚至是直接嫁接精神元素。换言之,是社会发展和民族成长的内在需要呼唤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映现出新长征路上的原动力。中国已经走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这是一次新长征,要保证走好新长征,就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撑。80年前的长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中国实际,而产生出较旧政党和旧军队不同的原动力,因此才有了湘江之战中红军师长陈树湘那么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牺牲。革命战争年代的原动力来自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尤其经过共产党的理论灌注,形成不惧死亡的力量。今天,国际国内的政治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革命阶段的原动力放到当下未必能够得到相同发挥,这就需要对接或转换,《长征》中不乏这种探究和触摸,因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深刻启发。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特约刊登

责任编辑:李晓伟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